追求TPP,也要接近東亞區域整合

2012/04/17 刊登於 工商時報

   今年是東協與中日韓10+3合作屆滿15周年,正當10+3積極要建立東亞自由貿易區(EAFTA)之際,另1個在10+3基礎上增添澳洲、紐西蘭和印度的10+6,最近在柬埔寨舉行的東協高峰會也達成共識,準備今年內啟動建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談判。由於由東協主導的RCEP,頗有抗衡由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之意味,而作為東亞地區主要經濟體的台灣,又應如何以智慧來面對此一區域整合新趨勢,誠然是一大課題。

  客觀而言,建立東亞自由貿易區比起建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容易實現,因為目前東協本身已建立自由貿易區,又分別與中日韓3國建立自由貿易區,而中日韓3國也將於今年5月簽定投資協定,並正式啟動建立自由貿易區談判,所以將來要再整併成1個較大範圍的東亞自由貿易區,並非難事。至於10+6急起直追,要建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也有其支撐基礎,因為新加坡、汶萊、馬來西亞、越南等東協國家都紛紛加入TPP,東協擔心此舉可能崩解本身將於2015年建立東協共同體的計畫,並深刻體認到唯有擴大深化10+6的夥伴關係,才能確保更大範圍區域的利益。

  根據統計,10+6的16個成員國人口總數約占全世界的一半,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約占全球的27%,相較之下,TPP現有9個成員國和未來可能加入的日本、加拿大和墨西哥等3國,其GDP總量則約占全球的39%。儘管如此,東協秘書長素林(SURIN PITSUWAN)即曾公開指稱,全球主要經濟體(如中國大陸、印度)尚未加入TPP,其影響力如何由此可見。另外,根據今年博鰲亞洲論壇公佈的「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年度報告指出,美國對TPP國家的貿易依存度只有5.5%,而所有TPP國家對美國的貿易依存度雖較高,卻仍低於對中國大陸(秘魯除外)和東協(秘魯和智利除外)的水平。因此,成員國間較低的貿易依存度使得TPP的建立難以得到解釋。

  至於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的概念,係去年在印尼巴里島召開的東協高峰會所提出,又被稱為東協與多夥伴增進自由貿易協定(ASEAN++FTA),多夥伴對象指的是與東協簽有自由協定的中日韓、澳洲、紐西蘭和印度等國。今為推動建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將會儘快設置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工作小組,並希望能於今年11月在柬埔寨舉行東協高峰會期間,正式展開東協與多夥伴有關貨品貿易談判。但考慮到越南、柬埔寨、寮國和緬甸等經濟體發展條件落後,將會准予享有撤除關稅的例外措施,並協助其進行能力建構。

  究竟將來東協對外實行開放的區域主義,會走向10+3的東亞自由貿易區,還是10+6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目前在東協場域的討論相當激烈。因為中國大陸在10+3擁有較大影響力,並對同屬金磚大國的印度有疑慮,故支持建立東亞自由貿易區;而日本和東協對中國崛起有戒心,故支持由已納有印度和澳洲的10+6來建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

  反過來看,無論是東亞自由貿易區或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都攸關台灣對外貿易的生存空間,我們沒有理由不嚴肅加以面對。然而,迄今國內幾乎口徑一致地說要努力創造條件,希望在10年內加入TPP,卻從未聽聞也要積極創造有利條件,尋求參與東亞自由貿易區或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值此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開始進入後續實質談判階段,政府的對外經貿戰略理應更重視地緣經濟關係緊密的東亞區域整合,是否仍須要一味向由美國主導的TPP 傾斜?或許,追求TPP,也要接近EAFTA和RCEP等東亞區域整合,才是正道。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