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4 刊登於 工商時報
就在8月23日這天,世界貿易組織(WTO)迎來了一個重量級新成員俄羅斯,全球各國也都對「北極熊的故鄉」龐大市場虎視眈眈。自從1993年即向WTO的前身關貿總協定(GATT)申請入會,迄今已走過艱辛曲折的18個年頭,堪稱「王寶釧苦守寒窯18年」。然而,俄羅斯正式加入WTO,與國際市場接軌之後,能否立即給台商帶來商機,則有待進一步觀察。畢竟正在轉型的俄羅斯,其市場儼然一隻不好捉摸的熊,台商面對俄羅斯入世效應,似應秉持感性看商機、理性看風險的態度,前進當地市場才能趨吉避凶。
根據俄羅斯加入WTO的承諾,將進一步開放貿易限制,廢除現存的違反WTO規範之進口數量限制、禁令、許可制與授權等,並建立透明和可預測性的貿易暨投資環境,以加速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在具體做法方面,包括入會3年之內平均進口關稅從現行的9.5%調降至6%,並降低電信、保險、銀行、運輸和物流等行業的市場准入門檻,同時修改系列的簡化外人投資和外匯程序。此外,俄羅斯也承諾在加入WTO資訊科技協定(ITA)後,3年之內資通訊產品進口免關稅,並將在4年內加入政府採購協定(GPA)。面對上述的市場大開放趨勢,國內具有出口競爭力的資通訊、汽車、電子、化學、塑橡膠等產業,無不看好俄羅斯市場之商機可期。
但事實上,俄羅斯加入WTO後能否立即帶動更多的進口需求,則仍待商榷。近10年來俄羅斯市場的個人消費始終大於國內生產力,供需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多仰賴進口來填補,所以不管是否加入WTO,此一差距都將持續會存在。尤其俄羅斯加入WTO後降低進口關稅,最直接受到影響的,是外國商品進入當地市場的成本變化,並不等於降稅後就帶動市場規模擴大。台商要搭俄羅斯加入WTO順風車,更應關注當地市場規範和透明度,以及貿易競爭對手國的商品價格和競爭力等,恐怕不能輕易期待進口關稅降低了,當地市場的出口就能大幅增加。
再從市場實務面看,俄羅斯在降低汽車進口關稅的同時又課徵汽車報廢處理費,兩相抵銷,出口俄市場已無加入WTO關稅減讓之紅利,同時又規定中央和地方的公務車採購,只能購買在俄羅斯、哈薩克、白俄羅斯「3國關稅同盟」境內生產之汽車,保護主義色彩濃厚。正如俄羅斯總理梅德偉傑夫所宣示的,加入WTO將為俄羅斯創造新的具有競爭力優勢,但保護國家利益仍將是政府的優先任務。另外,市場上的進口電子產品也不易因關稅降低而大幅降低售價,並提高市場占有率,因為價格很大程度取決於供需關係、匯率和整體經濟形勢。至於進口家電產品,因為當地家電市場有八成多屬國產品,長期來為與外來家電產品競爭,早已把生產成本壓到最低,俄羅斯加入WTO後,進口家電產品即使享有關稅減讓,也不保證能與當地家電產品競爭。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國內對加入WTO並非經過廣泛的社會討論和全民共識,國家議會杜馬(DUMA)表決入會案也是低空掠過,投票結果:238票贊成,208票反對,1票棄權。杜馬還向政府提出附帶條件,從加入WTO議定書生效之日起,政府必須對進入俄羅斯境內的商品每季進行監測,評估其在俄羅斯市場的份額,以及對本國內同類商品所造成的影響,並就此提出保護本國市場措施。由於俄羅斯國內反對加入WTO的聲勢相當大,在朝野政治情勢激盪之下,將來能否順利按照加入WTO承諾表大幅鬆綁法規和開放市場,其間還隱藏著許多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