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1 刊登於 工商時報
受到「阿拉伯之春」運動洗禮的北非大國埃及,原本寄望在強人穆巴拉克鐵腕統治結束後,能像當年柏林圍牆倒塌一樣,邁向民主、自由新天地,奈何最近因首位民選總統穆爾西遭軍方罷黜而導致延續動亂,迄今已造成了700多人喪生,悲劇還持續在上演中。此情景,讓人想到聖經出埃及記的歷史,當時埃及奴役又殘殺以色列人,因此上帝通過摩西救他們出埃及,如今卻是埃及軍人在屠殺自己的人民,但又等不到埃及的摩西出現。
多年前埃及曾被世界最大的投資銀行高盛集團納入「金鑽11國」(NEXT 11)行列,認為她將成為世界經濟新勢力,後來埃及也被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讚譽為「新的新興市場」,深具有市場商機。高盛和JETRO主要都是看到古老文明的埃及,是阿拉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近9,000萬人),其石油、天然氣、棉花、小麥、水稻、玉米等天然資源豐富,加上紡織工業產業鏈完整,汽車產業也很發達,以及地跨亞、非兩洲,又隔地中海與歐洲相望,擁有市場輻射非洲、中東、歐洲的地理區位優勢,其中蘇伊士運河更是國際石油運輸、物流和旅遊大通道。
如今,埃及人民好不容易終結穆巴拉克專權統治,歡欣鼓舞迎來民選總統穆爾西政權,但他上台後卻遲遲無法落實自己在競選時承諾人民的「消除貧窮」和「保障社會公正」等政見,也因此,當埃及的30歲以下年輕人失業率高達50%,全國還有40%的人民生活在貧困中,以及外匯存底縮減大半(剩不到200億美元),而占國內生產總值(GDP)10%的觀光業又一蹶不振,再加上食品價格飆漲,買油品必須排隊,治安日益惡化,終於爆發出反穆爾西政權的群眾上街遊行,要求他下台的聲浪四起。
軍方實權派人物塞西之所以要解除穆爾西總統職務,除了在積極回應廣大群眾上街遊行要求穆爾西總統下台的聲浪外,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要提前瓦解穆爾西總統及其支持者穆斯林兄弟會激進派企圖建立一個「宗教帝國」之政治野心。事實上,這次軍方以武力流血鎮壓支持穆爾西總統的穆斯林兄弟會激進派群眾,也贏得眾多反穆爾西政權民眾的支持,甚至連周邊阿拉伯世界許多國家也都因宗教影響力之爭,而默認埃及軍方的鎮壓行徑。至於美國則因考慮到在埃及的戰略利益,也投鼠忌器,不敢公開向埃及軍方施壓或中斷軍事援助。
總的看來,埃及人宛如跑馬燈般的悲劇委實令人不禁唏噓,從「阿拉伯之春」運動開始,終結穆巴拉克強人政權,並首度民選出穆爾西總統,最後又輪回到軍方罷黜民選總統,其間夾雜著複雜的人民內部不同政治立場和宗教派系的矛盾和糾葛,遂衍生出流血示威、暴動,以及軍事武力屠殺群眾的一連串悲劇。其最主要的根源,應是埃及政府和人民並不清楚自己的國家究竟應走哪一條道路,也不知道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穩定」的平衡道理,終於因沒有處理好民主開放和經濟成長的關係,導致外資、觀光客、甚至本國人民的紛紛走出埃及。
看到埃及政局的惡性循環,原本資源條件優越的國家到頭來卻落到政治動亂、經濟衰敗的地步,台灣似乎也可從中得到一些甚麼啟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