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開APEC馬習會政治迷障

2013/08/23 刊登於 中國時報

馬總統訪問中南美洲友邦巴拉圭期間一次與媒體茶敘時曾抱屈,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參與者都是經濟體領袖,他是經濟體領袖,卻要派領袖代表參加,這對台灣並不公平!其實,馬總統的委屈也是全台灣2300萬人民的共同委屈,或許,大家應共同思考如何把委屈轉化為創意,俾替今後台灣領導人參加APEC經濟領袖峰會創造有利條件,才是正道。

  APEC成立於1989年,是討論亞太區域經濟合作的論壇或平台,其成員一律都稱為「經濟體」,開會時不懸掛各成員的國旗和國徽等標誌,也不唱各成員的國歌,幾乎不具政治色彩,本質上與聯合國等由主權國家參加的國際組織完全不同。中國大陸、台灣和香港則是於1991年在韓國漢城舉行的年會時,分別以CHINA、CHINESE TAIPEI、HONG KONG經濟體名義同時加入,迄今中國大陸的相關文件都稱台灣為「中國台北」,台灣則自稱為「中華台北」,從本質上看,兩岸參與APEC似乎早已定位在「一個中國架構下」和「一中各表」了。

  然而,受制於當年不利的國際政經環境,以及緊張而複雜的兩岸關係,台灣為尋求在國際空間擁有一席地位,當時的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遂採取「務實外交」政策,在加入APEC的備忘錄上同意台灣只能由主管經濟事務的部長與會,外交部長或外交部次長都不得參加會議。至於APEC經濟領袖峰會,那是1993年美國在西雅圖主辦APEC年會時,由當時美國總統柯林頓所倡議成立的,原本李登輝希望能親自與會,但北京揚言台灣領導人若出席則不惜退出,最後在美國斡旋下,李登輝只好指派當時的經建會主委蕭萬長作為領袖代表出席,從此成為慣例至今。

  這次馬總統公開抱屈,同時也表示只要大多數國人支持,以及不損害國格和尊嚴的情況下,可以與對岸的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結果卻引發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士指控,馬總統若不能以中華民國總統名義出席APEC並進行「馬習會」,可能有損國格和出賣中華民國之嫌。然而,從台灣加入APEC以來,不論在李登輝或陳水扁時代,政府都積極組團參與APEC各級會議,包括各項工作小組會議、資深官員會議、專業部長會議,以及指派「領袖代表」出席APEC經濟領袖峰會,當時也並未聞有人抗拒使用「CHINESE TAIPEI」名稱,或抨擊使用這樣的名稱是喪失國格或出賣中華民國。

  將來馬總統若能努力爭取到參加APEC經濟領袖峰會,只要繼續沿用現行名稱,應不致有損害國家尊嚴與立場問題,甚至若能進一步在APEC場域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馬習會」,那也是在APEC架構下兩岸經濟體領袖的合情合理對話模式而已。

  然而,在做上述努力的同時,台灣則必須讓北京充分理解,在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時代,兩岸領導人以經濟體領袖身分出席APEC,完全符合兩岸人民對和平發展之期待,同時也是在「一個中國架構下」深化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關鍵一步。

  特別是,北京外交部長王毅早年曾在天津南開大學APEC研究中心取得碩士學位,他對APEC的經濟合作論壇性質和意義應有精準掌握,加上他過去擔任國台辦主任期間,曾實質參與安排連戰與胡錦濤在APEC經濟領袖峰會的5次「連胡會」,以他具有豐富的APEC專業和經驗,將來若要推動在APEC架構下「馬習會」,以及處理兩岸經濟合作與亞太經濟合作銜接的正向發展,必然有著比別人更深刻理解和務實之處。

  最後,解鈴還需繫鈴人,馬總統和以後的台灣經濟領袖能否親自參加APEC經濟領袖會議,美國因素仍屬關鍵。有鑒於目前兩岸已簽署ECFA,兩岸關係趨向穩定和平,而稍早在美國舉行的第五輪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架構的經濟對話,美中雙方承諾在APEC架構下加強協調與合作,也因此,台灣必須爭取美國支持2014年中國大陸舉行APEC經濟領袖峰會時進行「馬習會」,使各方確信此舉係有助兩岸互信,以及美中台三邊關係的和平發展,唯有如此才能成事。

時代,政府都積極組團參與APEC各級會議,包括各項工作小組會議、資深官員會議、專業部長會議,以及指派「領袖代表」出席APEC經濟領袖峰會,當時也並未聞有人抗拒使用「CHINESE TAIPEI」名稱,或抨擊使用這樣的名稱是喪失國格或出賣中華民國。

  將來馬總統若能努力爭取到參加APEC經濟領袖峰會,只要繼續沿用現行名稱,應不致有損害國家尊嚴與立場問題,甚至若能進一步在APEC場域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馬習會」,那也是在APEC架構下兩岸經濟體領袖的合情合理對話模式而已。

  然而,在做上述努力的同時,台灣則必須讓北京充分理解,在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時代,兩岸領導人以經濟體領袖身分出席APEC,完全符合兩岸人民對和平發展之期待,同時也是在「一個中國架構下」深化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關鍵一步。

  特別是,北京外交部長王毅早年曾在天津南開大學APEC研究中心取得碩士學位,他對APEC的經濟合作論壇性質和意義應有精準掌握,加上他過去擔任國台辦主任期間,曾實質參與安排連戰與胡錦濤在APEC經濟領袖峰會的5次「連胡會」,以他具有豐富的APEC專業和經驗,將來若要推動在APEC架構下「馬習會」,以及處理兩岸經濟合作與亞太經濟合作銜接的正向發展,必然有著比別人更深刻理解和務實之處。

  最後,解鈴還需繫鈴人,馬總統和以後的台灣經濟領袖能否親自參加APEC經濟領袖會議,美國因素仍屬關鍵。有鑒於目前兩岸已簽署ECFA,兩岸關係趨向穩定和平,而稍早在美國舉行的第五輪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架構的經濟對話,美中雙方承諾在APEC架構下加強協調與合作,也因此,台灣必須爭取美國支持2014年中國大陸舉行APEC經濟領袖峰會時進行「馬習會」,使各方確信此舉係有助兩岸互信,以及美中台三邊關係的和平發展,唯有如此才能成事。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