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FTA雙響炮震得台灣驚魂

2013/11/29 刊登於 工商時報

  最近在韓國仁川松島舉行的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第八輪談判已順利結束,雙方互換商品關稅減讓表,預計第九輪談判將於明年1月在中國大陸舉行,並進一步交換「超敏感」產品清單,似乎中韓FTA談判已有快馬加鞭之勢。另外,稍早韓國總統朴槿惠出席在峇里島舉行的亞太經合會(APEC)領袖峰會期間,分別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成員國領袖舉行會談,外界普遍認為這是韓國準備加入TPP所發出的積極信號。由於台灣出口產品總項目約有八成以上與韓國重疊,處於高度競爭狀態,中韓FTA談判快速推進、韓國可能加入TPP,宛如雙響炮般,震得台灣驚魂!

  事實上,早在今年6月韓國產業部公佈的「新政府通商策略路線圖」,就已提出韓國新的FTA戰略,將加快與中國大陸、越南、印尼等國簽署FTA,以及參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 )之步伐,並計畫在美國主導的TPP中發揮中介作用,預期到2017年韓國對外貿易的FTA覆蓋率將從目前的35%上升到69%。韓國智庫人士指稱該策略路線圖的主要思維,在於韓國作為中韓FTA和TPP的連接鏈,要強化其在區域經濟合作的核心軸地位,這最終會在亞洲的通商構圖設計中成為朴槿惠總統的政績。

  韓中FTA一旦實現,台商在中國大陸市場將遭到嚴峻競爭。因為屆時大陸市場准入門檻變低,貿易投資活動大量擴增,尤其在大陸三中全會後深化改革利多誘因下,可能颳起韓商的「第三次中國熱」。韓商的「第一次中國熱」,在1992年中韓建交後,韓國製鞋、玩具等勞動密集產業競相把工廠移轉到大陸,並帶動韓國對大陸的投資和出口;韓商的「第二次中國熱」則在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韓國成為大陸「世界工廠」進口零組件和半成品等中間材料的供應來源。而面對即將來臨的「第三次中國熱」,韓商正瞄準大陸內需市場的消費商品和服務,要從過去的「在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轉向「為中國製造」(MADE FOR CHINA),也就是要得到中國人民和消費者的心。

  至於韓國加入TPP,更讓台灣高度警惕。從技術上看,韓國在韓美FTA已實現99.8%的自由化率,在韓歐FTA也有99.6%的自由化率(均按商品種類計算),所以將來加入TPP談判,韓國要把本國法律和政策調整到符合TPP的要求,並非難事。再者,TPP有相當部份條款都已經存在韓美FTA協定條文中,韓國可在短期內就簽署TPP基本協議。由於TPP談判力爭在今年底前完成談判,所以韓國最快也要等到2014年才有機會以第一個新會員國身分加入TPP,並成為後來要加入TPP國家的示範,這對台灣要加入TPP相當不利,因為台灣勢會必被要求遵照韓國加入TPP的高標準,但台灣的自由化率顯然與韓國還有一段落差。

  總之,韓中FTA若實現,由於台韓出口中國大陸貨品項目有63%重疊,而韓國享有關稅調降之競爭優勢,必然擠壓或局部替代台灣在大陸市場的份額。而韓國加入TPP,更將是台灣的出口災難,因為韓國得以在12個TPP成員國市場享有低關稅或零關稅,加上台韓的出口貨品項目高度重疊,台灣現有出口競爭力優勢恐將全部輸給韓國。也因此,面對韓國FTA雙響炮,震得台灣驚魂之際,不知道政府經貿部門是否已經準備好周全的應對策略?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