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聯手 挑戰國際評等寡頭壟斷

2014/06/20 刊登於 工商時報

 為挑戰現有國際評等機構標準普爾、和惠譽的寡頭壟斷格局,以擺脫其對特定國家金融市場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和潛在風險,北京和莫斯科已聯手在建構新的國際評等機構,本(6)月下旬中俄雙方評等機構負責人將正式磋商合作細節,確認投資比例,並考慮進一步爭取印度、南非、巴西等國家共同參與,擴大創建一個屬於「金磚國家」的國際評等機構。

  事實上,早在2012年中俄雙方的評等機構就提出聯手抗衡西方國際評等機構構想,希望降低對西方國際評等機構的過度依賴。2013年中國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俄羅斯信用評等公司、美國EGAN-JONES評等公司,更聯合成立了「世界信用評等集團」。

  在本月初已召開過的中俄財長對話,中俄雙方又商定將成立聯合評等機構,希望超越政治,以服務經濟和金融為宗旨。至於此一中俄聯合評等機構與「世界信用評等集團」又有何關係,則必須等到本月下旬中俄雙方評等機構負責人見面磋商後才能知曉。

  但根據俄羅斯財長西盧安諾夫的說法,中俄聯合評等機構成立初期將先評估中俄合資項目,俾吸引大量的亞洲國家投資者,接著在聲望提高和份量累積之後,才向其他國家提供服務,並進軍國際評等舞台。德意志銀行旗下的俄羅斯聯合金融集團也認為,中俄成立新評等機構將有助國際評等領域的競爭性,並為新興市場在此領域注入活力,同時也有助提升中俄雙方的市場競爭力。

  中俄雙方積極成立聯合評等機構,也不是偶然的。由於總部設在美國的標準普爾、穆迪和惠譽等三大國際評等機構,雖擁有強大話語權,其評判任何公司和金融機構、甚至特定國家的償債能力,都成為全球信貸組織和投資者判斷風險的主要依據,不過,在2008年美國二次房貸事件引爆全球金融危機,上述三大國際評等機構卻因未能及時公正評估相關金融機構之風險,並有效發出預警,其信用度曾飽受質疑。

  最近烏克蘭事件爆發後,標準普爾和惠譽把俄羅斯主權信用評等從「穩定」降為「負面」,僅距「垃圾級」一步之遙,所持理由是俄遭西方國家制裁,其地緣政治和經濟風險加大。穆迪也因為美國已對俄採取制裁措施,遂把俄羅斯銀行和幾家大型公司信用評等降級。

  由於三大國際評等機構刻意忽視俄羅斯的債務僅占GDP比例為8%(美國為101%、日本為270%),若包括企業債務則為36.3%(美國為26.14%、日本為55.9%),以及俄羅斯可靠的償付能力等客觀事實,因此俄羅斯強烈質疑其背後存在著不可明說的政治因素。

  俄羅斯信用評等公司總經理札伊采夫即指控,全球96%的主權信用評等榜單都是由上述三大國際評等機構所發布,但是全球評等服務市場的失衡,評等行業的寡頭壟斷,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潛在風險,特別是它們針對開發中國家主權信用評等的低估,更激發追求實現評等公正和客觀的新國際評等機構興起。

  總之,建立中俄聯合評等機構,除可挑戰現有三大國際評等機構的寡頭壟斷格局,也完全符合客觀的經濟發展需要。畢竟評等的需求是隨著國家經濟發展而增長的,如今中國是東亞第一大經濟體、也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再加上俄羅斯的經濟規模,就是一個巨大的影響範圍,又怎能沒有一個自己主導的評等機構?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