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商機不再「安息」了

2015/07/23 刊登於 工商時報

最近伊朗核問題終獲解決,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將伊朗核計畫置於國際監督之下,保證其和平目的並不會用於研製核武器。外界預期,長達12年的國際對伊朗經貿制裁將逐步解除,各國商界已迫不及待要搶奪擁有8000萬人口的伊朗市場重新開放的龐大機會。台灣經貿部門更是展開「掌握伊朗開放商機」宣導,希望驅動台商積極開拓此一非傳統出口市場,以彌補歐美傳統出口市場需求減少的缺口。

 伊朗在遭到國際制裁期間,經濟成長趨緩,對外貿易能量萎縮,市場商機有如其古代國名「安息」一般的靜悄悄。這次核問題的解決,伊朗經濟可望恢復活絡,商機也不致再「安息」。尤其面對解除制裁後的國內百業待興,伊朗當局宣稱將引入至少千億美元把產業升級,其中包括更新發電設施、引進現代化生產設備、提高生產效率、強化都市交通等社會資本,在在隱含著無限商機。

 所以此時此刻要前進伊朗市場,也就不能不先瞭解其特性。伊朗是典型的伊斯蘭政教合一國家,「伊朗」一詞在古波斯語是「光明」的意思。它曾是古絲綢之路的中間站,更是當今的「歐亞陸橋」和「東西方空中走廊」。伊朗土地面積約有45個台灣大,人口約為台灣3倍多,其中35歲以下年輕人占總人口一半以上,擁有鮮猛的勞動生產力和消費能力。

 伊朗的能源資源相當豐富,天然氣蘊藏量世界第一,原油世界第四,鋅和鐵礦石也居世界前十名。伊朗的農畜產業發達,糧食自給率達70%,安全無虞。儘管伊朗的產業結構係以石油、天然氣和汽車產業為主體,但其市場需求卻很多元化,只要產品質量好,就會贏得市場。伊朗消費者普遍認為本國產製貨品質量較差,因此非常喜愛進口貨品,其中廉價產品來自中國大陸居多,中高價位產品則來自美國以外的歐盟國家、韓國、港台等地。

 今年6月才在德黑蘭設有「伊朗商務中心」的外貿協會,從實際市場調研指稱,機械、模具、人造纖維紡紗、成衣副料、塑膠原料、製鞋機和運動鞋材、縫紉機零組件、資訊產品零組件、電子通訊元件、汽車零組件、相關機械及零組件等,在伊朗市場都有拓銷機會。但今年拓銷重點,則聚焦在資通訊、監控、幫浦、車用電子和醫療器材等產業產品。根據統計,去年台灣出口伊朗總值9億多美元,比前年成長40.3%,預期在解除制裁後,伊朗市場需求將如噴井似擴張,台灣出口伊朗總值可望再攀高峰。

 另外,隨著伊朗社會逐漸開放,伊斯蘭婦女紛紛投入社會活動,女性消費用品如服裝、化妝品、減肥瘦身藥品和食品、美姿器材等市場需求大,將是一片新的「藍海」。目前伊朗人平均每人GDP達6000美元,對名牌用品需求很高,同時也很注重醫療設備水準。預期未來上述產品的需求必將扶搖直上,台商應把握此一消費趨勢全力拓銷。

 綜觀未來,伊朗將因核問題解決,以及與世界經濟重新接軌,商機不再「安息」了,也將更有「光明」前景。但感性看商機,也要理性看風險,因為伊朗經濟的85%仍由官方控制,伊斯蘭意識形態和官僚主義、政治干預和腐敗現象短期內並不易翻轉,所以台商前進伊朗市場仍須作好心理準備。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