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0 發表於 東吳大學外交事務研習社專題報告
前言
回顧1998年的俄羅斯,因前總統葉爾欽執政無能,加上一場盧布貶值的金融風暴,整個經濟幾乎面崩潰危機。2000年開始普丁總統任內8年,把俄羅斯的經濟從衰敗中復甦,也在外交場域重振影響力,並推向經濟崛起、國威重建的「大國復活」之路。2003年高盛集團有鑒於俄羅斯經濟復甦,經濟規模在世界排名第六,遂把俄羅斯納入「金磚四國〈BRICs〉」行列。尤其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蘊藏豐富,又被稱為「能源大國」,糧食出口在世界更排名第三。因此,贏得「金磚中的金磚」美譽。
2008年俄羅斯前第一副總理梅德偉傑夫當選總統,承繼普丁路線,而普丁則出任總理。2012年兩人的角色又互換,普丁當選總統、梅德偉傑夫改任總理一職。俄羅斯政權的「雙元」領導格局,也開啟了「雙頭鷹」時代,並延續至今。在「雙元」領導初期,俄羅斯的固定資本形成年增率維持在兩位數以上,強勁的投資力道更拉抬了內需成長,整體經濟表現亮眼。但是2008年美國爆發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濟大萎縮,國際能源價格一路下跌,直接對俄羅斯經濟造成重創。
就在2012年普丁再度當選總統之後,同年8月俄羅斯加入世貿組織〈WTO〉,與國際經貿體制接軌。同年9月俄羅斯在遠東區的海參崴主辦亞太經濟合作〈APEC〉年會暨領袖會議,除進一步推動「東方政策」,全力開發俄遠東地區之外,並正式宣告啟動「面向亞太」的經濟外交大戰略。
正當國際社會聚焦在俄羅斯的「東方政策」和 「面向亞太」大戰略之際,2014年俄羅斯突然把在烏克蘭實質統治下的克里米亞半島納入本國領土版圖,此舉引發國際震驚,歐盟和美國等西方國家相繼對俄羅斯採取經濟制裁措施。由於近幾年全球經濟持續衰退,國際油價跌跌不休,再加上西方國家強大的經濟制裁,重挫了俄羅斯經濟發展。也因此,2014年俄羅斯的GDP成長率從2013年的1.3% 砍半降為0.6%,2015年更大為衰退,GDP成長率下跌至-3.7%,經濟陷入了空前危機。
2015年是俄羅斯經濟最黑暗的一年。因為國際油價持續下跌,導致俄羅斯財政赤字惡化,盧布貶值幅度加大,通貨膨脹更為嚴重,國內投資和消費更是呈現低迷,為填補政府財政赤字,俄羅斯政府被迫以「儲備基金」來救急,結果導致基金規模減少40%。當初設立「儲備基金」的目的是為了在石油和天然氣稅收不足時,再提撥用來彌補國家預算的缺口。2014年9月國際油價濱臨崩盤之前,該基金擁有917億美元,到2016年9月則只剩下322億美元。預期到今年底儲備基金可能就告罄歸零了。
除了「儲備基金」,俄羅斯還有一個專門用於未來退休金支出和其他大型投資計劃的「福利基金」,其規模超過700美元。外界擔心,一旦「儲備基金」耗盡,可能就會挪用到此一基金。果真走到了這地步,勢必引發俄羅斯退休群眾的反彈和抗爭了。但最重要的是,目前俄羅斯央行的國際儲備還有3950億美元,但比起2013年10月的5240億美元,明顯已縮水約1300億美元,主要是為了支持盧布不至於重貶崩盤。但今年初俄央行已逐漸放手,並導致盧布一度貶值到1美元兌82盧布的歷史新低。
這幾年俄羅斯遭逢國際油價持續下跌、盧布大幅貶值、歐美國家經濟制裁等「三重苦厄」,俄羅斯政府不得不改採「進口替代」的國產化政策,局部改變了過去資源依賴型經濟結構,並有效扶持國內製造業發展,因此國家整體經濟似乎已呈現正向發展趨勢。
當前俄羅斯經濟形勢
俄羅斯聯邦〈Russian Federation〉
國土面積:1710萬平方公里〈約台灣的480倍〉
人口總數:1億4651萬人〈2016年1月統計〉
主要產業:礦業〈石油、天然氣、煤炭、鑽石〉、鋼鐵、機械、化學、纖維等工業。
GDP總值:1兆3247億美元
進出口貿易:出口3435億美元、進口1827億美元
主要出口國:荷蘭、中國、德國、義大利、土耳其
主要進口國:中國、德國、美國、義大利、白俄羅斯
匯率:64.26盧布/美元〈2016年6月〉
俄羅斯重要經濟指標預測

資料來源:俄羅斯國家統計局/中央銀行
為整救已昏迷的經濟,今年3月俄羅斯政府提出了「2016年社會經濟穩定發展行動計劃」〈又稱「反危機計劃〉,涵蓋120項措施,將投入資金規模約120億美元,該計劃旨在保障民生,推動實現經濟多元化,更有效應對歐美經濟制裁。今年俄羅斯政府的施政工作,核心方向是保障民生和結構改革並舉,把經濟危機化為轉型的動力,並開源節流。至於其工作重點,則包括調整經濟結構、創造健康的商業環境、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實現「進口替代」,促進非能源產品出口。
面對西方國家採取經濟和金融制裁,俄羅斯政府立即開啟了結構改革新階段。主要任務是實現「進口替代」,但外界常有誤解,以為這是在完全隔離歐美商品進入俄羅斯市場,而實際上其目的在進行進口替換、多樣化和尋求更多的進口來源。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歐美國家的經濟制裁下,俄羅斯更加強對德國、伊朗、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等國家招商引資,擴大爭取外國技術移轉和外資在俄羅斯的現地生產化,希望儘早擺脫對天然資源依賴的經濟結構,並帶動國內製造業進一步發展。
至於結構改革,最主要目的在降低俄羅斯經濟對能源〈石油和天然氣〉出口的過度依賴。這幾年國際能源價格急劇下跌,已嚴重打擊俄羅斯的國家預算收入,相對地也突顯結構改革任務的迫切性。同時,此舉也在為健全俄羅斯國民經濟結構提供可能性。特別是盧布大幅貶值,帶來了通貨膨脹,雖對俄羅斯經濟產業發展帶來很大傷害,但相對地卻也引導了原料深加工、機械製造、輕工業和重工業,以及中小企業的自立自強,並開始摸索再工業化、創新發展模式,並取得了正能量的發展機會。
最近俄羅斯積極在發展非資源依賴型產業,並極力爭取外國企業的參與。主要的領域有:造船和船舶用機器、醫藥品和醫療、農業〈溫室工廠〉和觀光〈中高級旅館〉等。目前已有美國、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荷蘭等先進國家參與多個產業項目。俄羅斯擁有全球相當大的肥沃土地,力求提升農業科技水平,並在未來4~5年內能充分保證所有主要糧食品種的自主性,不必再有某些糧食品種必需仰賴進口。同時,針對全球對糧食的需求迅速增加,俄羅斯將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食品供應國。
俄羅斯金融問題在歷經多年的種種難關之後,因該國央行於2014年11月決定讓盧布與美元脫勾政策奏效,成功壓低了通貨膨脹,避免資金持續外流,盧布幣值也勁升13%,並帶動股市今年來上漲25%。總之,俄羅斯金融情勢已浮現趨穩跡象。最近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坦承,俄羅斯金融機構有能力償還外債,目前沒有再度借債的必要。至於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金融制裁,限制俄大型金融機構進入歐盟資本市場,起初是有明顯影響,但現在對俄銀行的直接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特別是俄羅斯創立了「遠東超前發展區」,普丁總統已責成政府向在該地區建立生產高新技術產品和加工相應原料企業項目的投資者,提供礦產開採、地下資源探勘、養殖漁業和伐木的優惠機制,俾為遠東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普丁總統強調,土地龐大、天然資源豐富,以及海擁有海生科學、船舶和航天航空技術的「遠東超前發展區」,對俄羅斯具有特殊意義和發展的優先性。過去舉辦兩屆的「東方經濟論壇」,單在2015年就已吸引投資超過1兆盧布、共300多個開發項目。
最近因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達成減產共識,國際油價開始上漲已破每桶50美元,有助於減少俄羅斯國家預算赤字,因此國際貨幣基金〈IMF〉已修正稍早的預測值,認為2017年俄羅斯經濟成長率將從原先預估的0.8%上升至1.0%。世界銀行也預測,2017年俄羅斯經濟成長率將上升至1.3%,比IMF的預測值還高。由於受惠於國際油價上漲和開支將減少,俄羅斯的經濟衰退已觸底,前景正處在好轉階段。目前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已把俄羅斯的評級上升到「投資級」。
各機構對俄羅斯經濟成長率之預測

正當俄羅斯經濟從谷底翻身之際,今年10月世界銀行發佈的2016年版「商業環境報告〈Doing Business〉」指出,俄羅斯在全球189個國家地區的排名為第51名,遠比2013年排名第100名進步一倍,商業環境的改善程度相當驚人。普丁總統曾在2012年宣稱,俄羅斯在世界銀行的「商業環境報告」排名,到2018年將會前進到第20名。若進一步檢視現階段俄羅斯的商業環境已改善之項目,通關程序便捷化最具成果,外商的評價也很高。但是在法規、稅制、會計和金融制度,仍有再改善的空間。
今年9月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選舉,儘管經濟環境不佳,民眾生活水準惡化,社會不安情緒高漲,但是執政的黨統一俄羅斯黨仍大獲全勝。外國媒體普遍認為,這次俄羅斯國家杜馬選舉堪稱普丁在2018年尋求總統連任的一次預演。目前俄羅斯經濟正邁入另一歷史階段,普丁總統主導結構調整,要從過去資源依賴型轉換到非資源依賴型經濟,以及推動「遠東超前發展區」大戰略,如今有新國家杜馬支持,將不再有政治障礙。正如普丁曾說的:「給我20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
對台商的機會與挑戰
早在前蘇聯瓦解、俄羅斯聯邦主權獨立之後,台灣即已開始積極拓銷當地市場,但因語言和文化不同、距離遙遠、氣候問題,加上經貿體制互異和金融危機頻傳,以及中國大陸市場形勢比人強,所以歷經20多年台俄雙邊貿易仍未有大幅進展,許多人只能「望俄興嘆」。根據海關統計,2015年台俄雙邊貿易總額35.54億美元,比2014年衰退28.30%,只占台灣整體外貿比重的0.72%。至於台俄雙邊投資額則微乎其微,最近常上報的是有一家台商在俄遠東區海參崴投資賭場,在稅率只有1%的優勢下,據稱毛利已創新高?
俄羅斯是台商相對較不熟悉的新興市場,許多台商因為對當地市場的商業環境與相關法規陌生,所以傾向於藉由先前較熟悉的第三地〈特別是中國大陸和日本〉轉進俄羅斯市場。也因此,通過第三地進行貿易遂成為台俄經貿關係的一大特點。台商與中、日、美、歐等大企業有長期產業分工關係,或負責其產品的一部分製造,所以台商產品要銷往俄羅斯市場仍需透過這些地區的管道,或透過對方指定的海外代理商進行。其中,「台灣接單、大陸出口俄羅斯」的Business模式相當活絡。
台俄雙邊經貿至今仍以銷售產品居多,並派駐售後服務與維修人員。台灣資訊電腦廠商如華碩、宏碁、技嘉、微星、研華、富士康、HTC等,都在莫斯科設有據點,提供俄方經銷商行銷支援服務。其中華碩有多項產品在當地的市占率都排名第一。目前台灣約有20家廠商進駐俄羅斯,同時還成立俄羅斯台灣商會,但因會員家數太少,代表性和發言權不足,推動台俄經貿投資備極辛苦。今後若能與外貿協會、政府駐俄代表處的功能深度整合,或許較能夠分工合擊,創造新局。
現階段俄羅斯為克服經濟危機,正積極推動「進口替代」政策,致力發展產業多元化,希望確立「經濟主權」,此舉已埋下與外商衝突的火種。台商前進當地市場,必須先掌握此一政策的核心內容和發展動向,才能把俄羅斯的危機轉換成自己的商機。俄羅斯政府在「進口替代」政策大方向下,已規劃到2020年將大幅降低多項產業的進口依存度,包括食品加工機械和工具機、輕工業、醫療機器、電子和無線機器、化學工業等,台商要注意有哪些對俄出口產品未來可能遭到當地產製產品的局部替代。
尤其俄羅斯為改變過去過度依賴能源出口的經濟結構,將發展創新、高附加價值、多元化產業,並創立「遠東超前發展區」,全力推動包括航空、造船、資通訊、物流運輸、海洋科技、農業生技等,都與目前台灣新政府要發展的「5+2」創新產業方向一致。除「遠東超前發展區」,俄羅斯境內還設有各類重點科技區和經濟特區,並在電子技術、奈米材料和產品、生物醫藥、核能和替代能源等領域具有技術優勢。台灣高科技廠商可以把它作為研發、生產的新基地,並把產品市場輻射歐亞兩大洲市場。
總體來看,俄羅斯經濟產業具有四個相對穩定的優勢,對台商全球佈局和開拓新市場,都具有很好的機會和發展性。這四個優勢包括:
一、擁有豐富的資源和礦產;
二、雄厚的科技開發能力;
三、基礎建設和加工工業根基堅實;
四、國民素質相當高。
其中,擁有豐富的資源和礦產對俄羅斯經濟前景最具關鍵。相對地,台灣因為缺乏天然資源,俄方此一優勢特別突出。
除經濟產業的相對優勢之外,俄羅斯的市場條件也擁有不少優勢,這對台商前進當地市場具有龐大的潛在機會:
一、俄羅斯的城市化程度高,城市人口約占全國總人口的75%左右,社會消費需 求很多元化;
二、俄羅斯市場正處於產業結構轉型期,由於長期來能源和軍工產業獨大,民生和輕工業用品相對短缺,今後市場需求龐大;
三、俄羅斯傳統工業面臨現代化改造壓力,機械設備已屆汰舊換新期,對資訊、電子、通信新科技和設備的進口需求孔急。
四、俄羅斯市場已形成多層消費結構,高收入階層〈占3~6%〉、中等收入階層〈占50%〉、低收入階層〈占44~47%〉,商品需求定位相當明確;
五、俄羅斯市場基本上以烏拉山為分界,歐俄地區經濟發達市場空間大,亞俄地區相對落後,相對地也提供亞洲國家已飽和產業及產品的出口機會。
六、俄羅斯的市場輻射力強,是進入東歐、中亞和歐亞經濟聯盟市場的重要跳板。
七、俄羅斯市場貼近中國大陸,具有產品需求和市場的互補格局,對大陸台商的 商機最為可期。
最後,本報告擬分從電腦資訊、電子產品、汽車零組件、塑膠機械、輕工業機械、紡織機械、小型機械、農業機械等產業角度出發,簡要分析其在俄羅斯市場的機會:
〈一〉電腦資訊的機會
近幾年俄羅斯政府積極發展IT產業,公部門和各級學校都在執行e化政策和推動電子政務,所有官員都在掌握最基本的電腦和上網操作知識,如果做不到這點就可能丟飯碗。此一火紅政策,已帶動各地電腦資訊市場的消費熱潮。
俄羅斯加入WTO後,台灣電腦暨相關零配件廠商和資訊服務業,在當地市場有了更大發展機會。雖然大都會地區的電腦資訊市場已趨近飽和,但全俄地區二線城市仍具有很大成長空間。未來台商可考慮直接到當地找尋相關廠商合作拓銷或設廠。
〈二〉電子產品的機會
在俄羅斯國家政策倡導下,前幾年電子製造業年成長率都在5%以上,電子生產設備和零組件需求也很大,當地買主都在國際電子大展場合尋找新產品與技術。台灣區電機電子公會認為,台灣電子業在俄羅斯拓銷和投資都有很大機會和空間。
另外,俄羅斯電子產品消費者非常重視大廠品牌,所以台灣廠商很難直接供貨。但在台灣的代理商如美國i-Pod、日本SONY電子閱讀器、Nikon數位相機等,價格被俄方客戶接受後就由台灣出貨。若價格不好,俄方客戶還是會轉向美國或日本直接採購。
〈三〉汽車零組件的機會
俄羅斯的進口汽車市場旺盛,國產汽車的產銷也不斷在擴大,汽車零配件市場連動發展,市場需求毎年成長20~25%。由於俄羅斯土地面積遼闊,加上氣候問題,汽車和相關零組件需求很大,也提供台灣汽車零組件新的市場機會。
雖然俄羅斯的二手車市場交易轉熱,但政府對2000C.C.以上的二手車課徵高關稅,所以1500~1600 C.C.關稅較低的日本二手車最受歡迎。前幾年由於俄羅斯的汽車維修能力很強,台灣二手車〈包括泡水車、事故車〉出口俄羅斯市場頗有斬獲。
〈四〉塑膠機械的機會
伴隨著俄羅斯經濟發展所需和消費能力增強,對各種塑膠材料的使用量扶搖直上,但目前該國平均每人每年塑膠材料消費量不到20公斤,相較歐美國家仍落後許多,這也代表此一市場的潛力雄厚,以及塑膠機械市場的發展空間可觀。
俄羅斯對塑料機械的市場需求大,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食品工業發展迅速,對塑膠包裝材料的需求擴增;二是建築材料、運動器材、文具用品、汽車工業對塑膠製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三是現有2000多家塑料加工廠有超過80%的機械老舊,必須汰舊翻新。
〈五〉輕工業機械製造的機會
俄羅斯機械製造工業總產值占其GDP約30~35%。近來隨著政府積極推動加工工業發展,機械製造業、塑膠製品生產業、木材加工業和食品加工業等四個部門發展強勁,平均成長率達15%以上,並成為俄羅斯加工工業發展最閃亮的領域。
由於民生輕工業發展相對落後,有50%以上的需求靠進口,俄羅斯政府深刻理解這是不正常的產業現實,將加速發展民生輕工業,並創造出口機會。在此一政策大方向下,勢必帶動機械和生產設備需求,並提供台灣民生輕工業製造機械出口當地市場的機會。
〈六〉紡織機械製造的機會
紡織工業是俄羅斯的重要工業之一,目前其紡織機械設備耗損度超過60%,不但無法生產現代化紡織品,更妨礙紡織工業長期發展。俄羅斯政府正在改善紡織工業結構,對機械設備升級,不僅要生產足夠的日用紡織品,還將生產工業用紡織品。
面對俄羅斯紡織工業對更新機械設備的需求旺盛,台灣紡織機製造業者理應掌握機遇,把拓銷的眼光瞄向俄羅斯市場。除可繼續沿襲既有的「台灣接單、中國大陸出口」的企業模式之外,也應該進一步尋求直接打通俄羅斯市場的拓銷策略。
〈七〉小型機械製造的機會
俄羅斯經濟開始復甦,並積極培植中小企業,食品加工、包裝、木材加工、印刷和其他輕工業等小型機械市場相當活絡。因長期來俄羅斯工業體系對小型機械生產供應能力較為薄弱,主要都依賴進口,已替台灣小型機械製造廠商開了一扇機會之窗。
尤其目前俄羅斯食品加工和包裝小型機械的生產能力,只能滿足市場需求不到一半。俄羅斯5萬家以上農工企業生產農產品,因加工和包裝工業落後,在加工、儲存、運輸和配銷過程造成大量損失,相關小型機械市場缺口甚大,值得台灣相關業者拓銷。
〈八〉農業機械的機會
俄羅斯國內農糧消費需求成長,全球市場穀物價格看好,使得農業生產者願意使用高效的農業機械,農機市場潛力無窮。俄羅斯農業部門對拖拉機、穀物及飼料收成使用的收割機、脫穀、割草機等需求均倍數成長,農機進口量也相對增加。台灣農機業者不能忽視此一商機。
目前在俄羅斯農機市場上,歐美、日本的高階農機和中國大陸的中低階農機各有自己的通路,台灣的農機不論品質或價格正好居於中間,但在俄羅斯市場仍未找到通路,將來似可尋求第三國採取產銷策略聯盟方式,以分享俄羅斯農機市場大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