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1 刊登於 台經月刊
- 前言
為尋求新階段台灣經濟發展新方向與動能,蔡英文總統特於2016年8月16日召集對外經貿戰略會議,並在會中通過新南向政策綱領,[1]未來將據以引領政府施政方向。新南向的總體目標,要促進台灣與東協10國、南亞6國和紐澳等共18國的經貿、科技、文化等各層面連結,共享資源、人才與市場,創造互利共嬴的新合作模式,進而建立「經濟共同體意識」。
新南向政策綱領強調推動四大連結策略,包括軟實力連結、供應鏈連結、區域市場連結、人和人連結,其最大目標係與新南向國家展開多元多面向的夥伴關係,重新定位台灣在亞太區域發展的角色,並尋找新階段經濟發展新方向和新的成長動能。該政策綱領係把農業合作歸列在「軟實力連結」項下,行政院發布的新南向政策推動計劃則把農業置放在「資源共享」項下。[2]而為執行農業的新南向政策,行政院農委會已在中程施政計劃〈106至109年度〉的「強化農產品國際競爭力」項下,計劃進行推展新南向政策,加強農產品向新興市場外銷,促進出口市場多元化,拓展全球商機。[3]
由於過去幾年台灣農產品外銷市場過度集中在中國大陸單一市場,新南向政策則轉而重視出口市場的多元化,除了維持現有的大陸市場,也希望加強與新南向國家農產市場的連結,同時更成立台灣國際農業開發公司〈簡稱台農發公司〉負責執行此一任務。也因此,如何在台灣與新南向國家現有的農產貿易基礎上,充分利用科技創新產銷模式以提升台灣農產加值和出口競爭力,進而接軌國際市場行銷台灣農產品牌,就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台農發公司任重道遠
目前農業新南向最吸睛的工作體現之一,就是農委會輔導成立的台農發公司。該公司係由台肥一家生技子公司重組清算而來,額定資本額10億元,泛官股不超過總股權的50%,並特聘紐西蘭奇異果公司前全球行銷總裁陳郁然擔任董事長。該公司未來還將朝民營化目標發展,同時為擴大社會參與,也將邀集與農產外銷相關企業及單位擔任策略股東,共襄盛舉。
台農發公司肩負「農產品進出口」、「技術輸出」及「海外投資與資材外銷」等三大核心任務,另外農委會還交付要擴大新興出口市場的重要工作。農委會指出,該公司將結合各方力量,建立台灣農業加值的示範機制,建立完整的國內外銷售管道,重整農產品進出口常軌運作機制,並以穩健步伐,逐步為台灣農業挹注新氣象。未來該公司將與農民及生產社場建立穩固的契作關係,並與台糖公司協調提供可租賃土地,規劃選定1至2項主力產品發展契作制度,分散產區適地適種,確保穩定供貨,以建構具備供貨穩定及品質保證之農產品外銷供應體系。對外則將邀請策略夥伴加入,共同攜手拓展海外新興市場,以國家品牌與國外大型通路接洽全年不間斷的供貨訂單,擴大農產貿易量。[4]
外界常以為台農發公司是仿照紐西蘭成立奇異果公司全球行銷經驗,選擇台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季節性農產品加強出口。但農委會主委曹啟鴻曾透露,台農發公司是要把雲林麥寮美生菜與農民契作的產銷模式效益再擴大,也就是整合台灣農產品的生產、集貨到行銷,讓農業再精進發展。台農發公司成立後也將集結國內小農力量,提供質量穩定的農產品,朝類似日本的「攻擊型農業」方向走,估計在3年內即可看到外銷成果。「攻擊型農業」是日本安倍首相所提出的新農業政策,主要內容包括出口的農產品有競爭力、農產品安全被信任,以及背後有農產貿易公司管理。顯見台農發公司在本質上與日本農產貿易公司相同,目的都在提振農產出口競爭力。[5]
目前台農發公司已計劃要向台糖公司租地,並委託青農契作,力求達到規模面積和產量,以穩定供應品質和來源,特別是企業利潤將與青農共享,最後則希望把台灣農業調整成為以外銷為導向的策略,吸引更多的青農返鄉投入「農業翻轉」工程。農委會將根據市場需求,加強行銷農產出口高端市場,並開拓東南亞及伊斯蘭市場,建立多元化出口管道。而為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也將串連國內農民一起打拼東南亞和南亞市場,希望把台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鳳梨、鳳梨釋迦等優質農產品拓銷出去。
值得注意的是,「農產品進出口」為台農發公司的任務之一,在進口方面將處理政策性需要的蔬菜進口工作,尤其在台灣發生風災前後專案進口大宗蔬菜和根莖類蔬菜,以穩定市場需求與價格,顯然這是台農發公司重要的救急角色。台農發公司已明確表示,為台灣農產品打國際行銷戰,決不會與國內農民爭利,而專案進口農產品與台北農產運銷公司也毫無任何競爭關係。
三、台灣與新南向國家的農產貿易
新南向政策所涉及國家的總人口數高達22億5000萬人,農產需求規模巨大,台灣農產具有拓銷機遇。東協和南亞主要國家的經濟發展勢頭看好,新興中產階層人數大幅擴張,帶動消費需求活絡,在尼爾森〈Nielsen〉的全球消費者信心指數排名,印度、菲律賓、印尼、泰國和越南等國都高居前茅。在各類民生消費品當中,就存在進口品質優良又具有特色的台灣農產品的潛在市場需求。
台灣的地理環境相當適合亞熱帶和熱帶植物生長,加上距離亞洲主要農產出口品市場很近,造就了拓展新南向國家市場的機會和空間。譬如在台灣水果領域較受出口市場歡迎的有芒果、芭樂、鳳梨、鳳梨釋迦、蜜棗、荔枝、楊桃、紅龍果等,因與新南向國家生產地區的果品有區隔性或季節性不同,未來拓銷前景可期。至於在台灣蔬菜領域,在出口市場表現亮眼的有毛豆、結球萵苣、胡蘿蔔、大蒜等蔬菜。另外,在台灣花卉領域,蘭花、火鶴花、洋桔梗、馬拉巴栗等都是具有出口競爭力的項目。
其實,新南向國家的農業部門在其經濟結構上都有舉足輕重地位,各約占本國GDP的10%、甚至20%以上,因此許多農產品都具有出口競爭力。但儘管如此,各國也因經濟成長、消費水準提高而進口質量佳和價格貴的國外〈包括台灣〉高端農產品。根據2016年海關出口統計資料,除美國、日本和中國大陸之外,新南向國家的澳洲、紐西蘭、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越南、印度、新加坡、菲律賓、緬甸和巴基斯坦等國,都是台灣主要農產品進口市場。〈參表一〉另外,除中國大陸、日本和美國市場之外,新南向國家的越南、泰國、印尼、澳洲、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柬埔寨、孟加拉、緬甸和印度則是台灣主要農產品的出口市場。顯見台灣農產品早已經新南向了!〈參表二〉[6]
表一 台灣對新南向國家主要農產品進口市場〈2016年〉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
排名 | 國名 | 出口值 〈千美元〉 | 占比 % | 年增率 % |
5 | 澳洲 | 775,602 | 5.5 | 3.1 |
6 | 紐西蘭 | 740,963 | 5.2 | 0.2 |
7 | 泰國 | 663,787 | 4.5 | -11.3 |
8 | 馬來西亞 | 618,404 | 4.3 | -11.4 |
11 | 印尼 | 453,280 | 3.2 | 4.2 |
12 | 越南 | 357,679 | 2.5 | -7.0 |
18 | 印度 | 184,358 | 1.3 | -20.5 |
22 | 新加坡 | 85,788 | 0.6 | -3.3 |
26 | 菲律賓 | 70,928 | 0.5 | -4.7 |
35 | 緬甸 | 32,409 | 0.2 | 27.9 |
36 | 巴基斯坦 | 32,383 | 0.2 | -20.0 |
附註: 排名,係指在台灣主要農產進口全球市場的排名。
占比,係指在台灣主要農產進口全球市場的總份額占比。
年增率,係指與前一年2015年的比較。
表二 台灣對新南向國家主要農產品出口市場〈2016年〉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
排名 | 國名 | 出口值 〈千美元〉 | 占比 % | 年增率 % |
4 | 越南 | 412,392 | 8.8 | -7.0 |
6 | 泰國 | 215,087 | 4.6 | -3.1 |
8 | 印尼 | 120,393 | 2.6 | -2.4 |
9 | 澳洲 | 95,974 | 2.1 | 1.6 |
11 | 馬來西亞 | 89,951 | 1.9 | -10.0 |
12 | 新加坡 | 86,162 | 1.8 | -2.5 |
14 | 菲律賓 | 73,067 | 1.6 | 9.5 |
15 | 柬埔寨 | 55,700 | 1.2 | -9.5 |
19 | 孟加拉 | 23,740 | 0.5 | -20.9 |
22 | 緬甸 | 20,402 | 0.4 | -5.6 |
23 | 印度 | 18,221 | 0.4 | 7.6 |
附註: 排名,係指在台灣主要農產出口全球市場的排名。
占比,係指在台灣主要農產出口全球市場的總份額占比。
年增率,係指與前一年2015年的比較。
五、推動具有台灣特色的農業加值新南向
審視現階段台灣所生產的農產品,共計有蔬菜、水果、 水產、肉品、雜糧、稻米、花卉和農產加工等八大分類,在外銷方面早已建構明確有效的產銷體系,今後要推動新南向相對地具有堅實的基礎。由於農業新南向政策已擺出由台農發公司整合農民和農企的「三合一」架式,將爭取把具競爭力的台灣農產項目和未來具有發展潛力農產項目納入專區契作,以發揮規模生產、優勢出口,預估未來應有相當程度的成績和收益。
有鑒於台灣的農業科技發達,只要再增添創新性的產銷營運模式,應可擴大推動具有台灣特色的農業加值新南向。特別是面對新南向國家不同經濟產業發展和市場特性,台灣農業更應與時俱進,充分利用農業科技創造更大的農業價值,並以創新來趨動農業貿易增長。所謂創新並不侷限在實際運作的產銷管理再進歩,還包括傳統思維觀念再升級,也就是不能滿足於傳統和現有的農產貿易成果,更必須藉由新科技、新知識、新方法,創造台灣農業加值的對外出口競爭力和相對優勢。以下,將舉幾個例子來作說明:[7]
〈一〉「大蒜加值」是拓銷新南向農產市場利器
舉大蒜〈俗稱蒜頭〉為例,雲林縣的生產總量占全台灣總產量的90%,在對外出口方面,除印尼、新加坡外還可擴大到新南向其他國家市場。大蒜因對人體有增強免疫力〈科學中藥使用很多〉,甚至被運用到水產動物和養殖漁業的抗病原菌植物藥,替代抗生素和化學藥,綠色又環保。大蒜的「農業加值」理應深化發展,將是未來新南向利器。
〈二〉跨國「胡麻加值」掛台灣品牌出口有商機
台灣的胡麻〈俗稱芝麻〉產業已成為一項特色農產,不管清麻油或黑麻油都享有盛譽。麻油是華人的補身良方〈特別是對婦女更有益〉,對於華人甚多的新南向國家存在很大市場需求。但台灣的胡麻產量有限,可利用新南向政策與緬甸、印度、泰國等胡麻產國對接,引進原料加工增值後、掛台灣品牌再出口海外華人市場,此一跨國「胡麻加值」值得推動。
〈三〉「黑金剛花生加值」有利行銷新南向農產市場
全世界種植黑仁花生〈黑金剛花生〉的地方,以台灣的雲林縣最具盛名。黑金剛花生和加工產品給消費者直覺是「見黑就補」,因它有超強的抗氧化力,頗受消費者青睞。雲林北港溪兩岸的黑金剛花生產量占全台灣70%,將來可先進行境內跨區域合作,使用彰化、嘉義產地的原料,並統一主打台灣品牌,將有利行銷新南向國家市場。
〈四〉跨國契作蒟蒻台灣加工創造農產加值
台中東勢林場有原生種蒟蒻〈或稱魔芋〉,其漿果有毒,地下根莖可食用。蒟蒻是聯合國衛生組織〈WHO〉欽定的十大保健食品之一。目前台灣大多從日本進口蒟蒻食品,但已有餐飲連鎖業在國內進行契作。日本文部省指定蒟蒻食品為學童午餐營養食品,但卻是在緬甸圈地生產蒟蒻再回銷本國加工。台灣蒟蒻的產量不多,似可採取日本跨國合作模式,也在緬甸圈地契作蒟蒻,運回台灣製成加工食品,此一農產加值可供內外銷。
〈五〉台灣羊肉品有機會搶奪伊斯蘭國家市場
台灣羊肉市場進口約占90%,本土羊肉只占10%,但雲林縣則供應本土羊肉一半以上,將來似可考慮與山羊大國印度跨國加值合作,打響台灣品牌,進而擴大羊肉及其製品出口新南向國家〈特別是伊斯蘭〉農產市場。由於伊斯蘭國家肉品市場龐大,但信徒不吃豬肉,只食用經過認證的清真食品如牛肉、羊肉等,台灣羊肉只要取得清真認證,就應有機會搶奪其市場分額。
〈六〉蜂蜜和黃梅醬拓銷新南向國家市場看好
台灣的蜂蜜產品有特殊風味,尤其高雄市的龍眼蜂蜜和玉荷包〈荔枝〉蜂蜜,在國際市場享有極佳口碑,未來拓銷新南向國家市場看好。另外,高雄市的黃梅醬使用六龜熟成梅子,搭配天然蜂蜜調製,酸度夠味,符合南亞印度消費者口味。高雄市的蜜棗乾加工產品,仍可嚐出自然風味,在東南亞特別是重視食安的新加坡市場備受歡迎。
〈七〉台馬可跨國合作橡膠汁液和菇蕈農產加值
馬來西亞種植橡膠樹面積廣大,由於橡膠汁液裡殘存具有植物蛋白成分可望作為飼料添加劑,台灣的畜牧業可考慮與馬國合作,進行跨國農產加值。另外,馬國的菇蕈人均消費量逐年增加,但境內產量卻無法滿足消費需求,台灣可提供優質的有機菇蕈產品加強拓銷,甚至進行跨國菇蕈科研合作,開創菇蕈加值。
〈八〉創新產銷模式台灣農機出口有機會
東協國家的泰國、印尼和越南本是台灣農機出口的目標市場,但因雙方尚未沒有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所以出口當地市場的關稅偏高。而中國大陸因與東協建立了FTA,所以出口享有關稅優惠或零關稅,已對台灣農機的出口造成競爭威脅。台灣農機的品質優於大陸農機,因此在緬甸的穀物乾燥機和泰國的噴霧機、割草機及中耕機,甚至在印度的果品選別機和耕耘機等市場,台商若能創新產銷模式,建立客制化服務、提升安全和環保,也都有放手一搏機會。另外,馬來西亞的農業耕種模式正朝機械化轉型,台灣農機出口有機會。
四、結語與建議
展望台灣農業的新南向,如何擴大農業板塊增加農業產值、接軌國際市場行銷台灣品牌,是兩大努力方向主軸。前者是要將過去以「產品」為主的產業經營模式,擴大為「產業價值鏈」之建構,並創造農業創新加值帶動農業轉型升級;後者是要與國際企業通路貿易合作,加速台灣農業與國際市場接軌,並對外建立農產品優質形象,提升台灣農產品國際競爭力。[8]
雖然台灣農業在搭新南向政策順風車有機會也有風險,但機會絕不可錯失,風險則可加以管控。最重要的是,我們的農業是否做好新南向準備?唯有能掌握目標出口市場的特性和消費習性,才知道什麼產品可以賣出去!台灣要發展「攻擊型農業」,似可借鏡日本作法,即由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針對全球各主要國家的農林水產市場進行完整的資訊匯整,並提供作為農產外銷策略參考。[9]
最後不能忽略的是,在新南向的國家擁有可觀的伊斯蘭教信徒,印尼約2億人、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各在1億5000萬人到1億9000萬人之間,加上馬來西亞和汶萊的穆斯林,此一龐大的伊斯蘭市場所衍生的清真產品〈包括水果蔬菜等〉商機相當龐大。[10]但伊斯蘭教基本上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對食衣住行都有宗教法律上的規範,沒有取得清真認證〈或稱Halal認證〉是無法出口當地市場,所以台農發公司似可居間協助國內農民向專門的協會辦理取得清真認證,才能有利拓銷台灣農產品到上述伊斯蘭市場,甚至延伸拓銷到中東等伊斯蘭市場。
[1] 「總統召開對外經貿戰略會議 通過『新南向政策』政策綱領」,總統府,105年8月16日
[2] 「『新南向政策推動計劃』正式啟動」,行政院新聞傳播處,105-09-05
[3]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中程施政計劃〈106至109年〉
[4] 「農業行銷國家隊啟航 台農發公司正式成立」,行政院農委會國際處,105-12-05
[5] 「蛻變進攻型農業,台灣準備好嗎」,豐年雜誌,2016年7月23日
[6] 「與各國農產品進出口值排名資料」,行政院農委會農業統計資料查詢〈2016〉。
[7] 「新南向產業新契機—以雲林農業為例」專題報告,吳福成,雲林農業前進東南亞論壇,
2016/09/19
「新南向台灣農業新契機」專題報告,吳福成,國立高雄大學,2016/11/24
[8] 「區域經濟整合風潮下,台灣農業的進擊」,農委會國際處,2016年11月24日
[9] 「農林水產物‧食品 國別マ─ケティング基礎情報」,JETRO,2016年8月最新版
[10] 「台灣清真產業品質保證推廣協簡介」,www.thid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