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1 刊登於 台經月刊
中國和俄羅斯因國土接壤,長期來俄方的石油和天然氣供應大多通過油氣管道輸送到中國,既安全、便利又經濟。而自1993年中國成為石油淨進口國後,為滿足國內日益攀升的原油需求量,遂在既有的中俄原油管道增闢二線工程,擴大從俄方進口原油規模。另外,近幾年中國因積極推動治理污染政策,開始以較清潔的天然氣取代煤炭,更帶動中俄天然氣合作的重大進展,除合資開發北極圈內亞馬爾液化天然氣〈Yamal LNG〉項目,還增建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並向天然氣產業下游延伸,特別是在阿穆爾州〈Amurskaya oblast〉共建全俄規模最大的天然氣加工廠。[1]
除上述中俄兩國在油氣領域新增加的合作項目,今年3月中國原油期貨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登場,正式啟動人民幣原油期貨交易和結算。由於俄羅斯仍被美國制裁、美國則向中國祭出貿易戰威脅,中國原油期貨似已提供中俄原油交易「去美元化」的戰略合作空間。特別是油氣交易一直占中俄貿易總量的三分之一,已被兩國政府定位為「戰略合作」,更是支撐雙方推進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與經貿關係的重要一環。因此,本文將以油氣項目為例研析中俄能源合作新趨勢,以饗讀者。
亞馬爾LNG項目中俄能源合作新模式
亞馬爾LNG項目是第一個由俄羅斯能源企業主導的LNG出口項目,也是具有強烈「中國元素」參與的北極圈內特大型LNG項目,更是中俄雙方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能源合作全新模式。
〈一〉亞馬爾KNG項目是中俄能源合作的成功典範
俄羅斯政府於2009年公佈的亞馬爾LNG項目,旨在開發北極圈內極寒地帶的南坦姆貝〈Yuzhno-Tambei〉天然氣田。但直至2013年底前各國能源企業才最終決定投資,在總投資額270億美元的股權結構為:俄民營能源企業諾瓦泰克〈Novatek〉控股50.1%,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CNPC〉和法國道達爾〈Total〉各參股20%,以及作為支援「一帶一路」倡議的中國絲路基金參股9.9%。[2]俄方政府還特別優惠該合作項目免除12年的產出稅和LNG的出口稅。全部項目分三期工程建成,第一期工程完成後已生產LNG 500萬噸,今年內啟動第二、第三期工程,可望於2019年初累計生產LNG 1‚650噸,其中每年將有400噸以上輸往中國市場。
由於CNPC和絲路基金在亞馬爾LNG項目的參股已達29.9%,加上中國相關企業在該項目承攬了全部模塊建造的85%,也生產南坦姆貝凝析氣田1台極地低溫鑽機,並建造7艘工程船和普通運輸船,以及取得14艘LNG專用運輸船的營運權,總計工程建設和船運合同金額約163億美元。同時還有45家企業提供鋼鐵、電纜等百餘種建設用產品,完全彰顯了「中國元素」在該項目的深度合作。[3]由於這是中俄兩國在北極圈合作的首個全產業鏈合作項目,已被高度評價為雙方能源合作的一個成功典範,不但有助帶動俄能源產業和邊疆地區發展,還能供應中方豐富的清潔能源,並優化其國內能源結構。
亞馬爾LNG項目推出後,因發生克里米亞公投「入俄」事件,導致歐美國家制裁俄羅斯,連帶地影響外企投資意願。而中國原本只有CNPC參股,但為表示對俄方的堅定支持,又由絲路基金參股9.9%,後來更提供120多億美元貸款,並成為該項目最重要的融資方。此舉則與中國為因應氣候變遷,積極推動治理汙染的新政策有關。由於過去中國的能源結構一直以煤炭為主〈超過70%〉,後來隨著能源消費增加,以及清潔能源逐步取代煤炭的政策使然,天然氣的需求大幅擴增,預估到2030年天然氣消費可達到6‚200億立方米,CNPC就是抱持「中國的能源夢」參與亞馬爾LNG項目[4]。
〈二〉「一帶一路」能源合作的全新模式
回顧2017年7月習近平主席訪俄期間曾向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表示,希望中俄合作開展北極航道,共同打造「冰上絲綢之路」,隨後兩國政府開始就相關合作進行協商。而亞馬爾LNG項目則被視為「冰上絲綢之路」推出後的首個重大能源合作項目。[5]後來該項目於同年12月8日正式投產,普丁總統還特地親自按下啟動按鈕,正式揭開「冰上絲綢之路」的願景。他宣稱:「絲綢之路已延伸到最北方,將把北方海路也變成一條絲綢之路。」[6]
更值得注意的是,北極圈尚未探明的油氣資源蘊藏量約占全球的30%,隨著氣候變遷導致當地冰凍逐漸融化,油氣資源更可能被開採利用,因此中俄兩國在北極圈能源合作的地位也益加突出。[7] 尤其亞馬爾LNG項目推出5年來,經各方股東的共同努力,在人跡罕至的北極圈撥地建起全球規模最大的LNG超大工程,未來15艘LNG專用運輸船將向亞太和歐洲地區運送LNG產品。由於該項目所在地也可望成為北極圈內集鐵路、海運、航空於一體的交通樞紐,並為俄羅斯開拓北極航道、帶動極地資源開發等提供重要支撐。
對中國來說,亞馬爾LNG項目是一個集探勘和開發、天然氣處理和液化、LNG運輸和銷售為一體,以及融資、市場與資源連動,國際大型能源氣業深度合作在北極圈開展的特大型能源項目,它既是中方參與北極圈開發的第一個能源項目,更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成為未來中俄大型項目合作的典範。[8] 而CNPC在參與北極圈能源資源開發和大型LNG項目建設管理所積累的技術和經驗,更為中國能源企業進一步開展海外油氣合作,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沿線進行能源合作探索出一種全新的模式。[9]
俄羅斯油氣管道加速向中國鋪展
俄羅斯是中國原油和天然氣進口的重要來源地,而推動中俄原油管道二線工程和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等陸上進口通道,則是中國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油氣管網設施互聯互通合作的中長期重點項目。[10]
〈一〉中俄石油管道二線工程正式投入商業營運
在早期中俄兩國的原油貿易主要是通過鐵路運輸,存在著風險高和運費高的劣勢,直到2011年全長約1‚000公里的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產輸油,每年輸油1‚500萬噸,才開啟兩國通過管道輸送原油的歷史。該管道係從俄羅斯原有的遠東石油管道之阿穆爾州斯科沃羅季諾〈Skovorodinu〉分輸站開始,再穿越中俄邊境,途經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終點在大慶市。後來因中國東北地區幾個大油田進入開採壽命中後期,原油產量逐年遞減,為因應國內日益擴增的原油需求,遂於2013年在中俄原油管道增闢二線工程,起迄點為中俄邊界的漠河市和大慶市,跨越大興安嶺,全長約932公里,設計年輸油量1‚500萬噸,2018年1月正式投入商業營運。
中俄原油管道二線工程早已納入中國大陸的「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的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要點,並作為跨境跨區原油輸配管道項目之一。[11]值得注意的是,在中俄原油管道二線工程的實施中,係採用「互聯網+」搭建全生命週期管理,以及通過科學技術確保成為一條「綠色管道」,堪稱中俄兩國經貿合作的典範,也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落實「一帶一路」倡議、鞏固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項目。[12]
〈二〉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2019年竣工、西線項目接踵在討論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項目,起點從雅庫特〈Yakutia〉共和國的恰揚達〈Chayanda〉凝析油氣田,通往中俄邊界的黑河市,再南下到上海市,全長超過6‚000公里,合同期長達30年,總金額4‚000億美元,曾被普丁總統喻為「世紀合同」。該管道又被稱為「西伯利亞力量」,早已被納入「2035年俄羅斯能源戰略〈基本規定〉」,旨在促進俄羅斯企業融入國際能源商業體系,[13]預計在2019年竣工,屆時每年將有380億立方米天然氣輸送到中國。另外,該管道也在彰顯俄方實施西伯利亞及遠東能源大開發決心,以及逐步將油氣市場重心向亞太地區移轉的戰略企圖。[14]而在中國,伴隨著經濟發展、工業化快速推進,以及目前正處於經濟發展和能源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未來中俄兩國在天然氣項目具有廣闊的合作空間。[15]
然而,現階段中國有許多城市的天然氣儲備不足,為解決此問題,俄羅斯也將發揮重要作用。目前中國正在「推動“一帶一路”能源合作願景與行動」的政策指導下,[16]積極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除按計畫推進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項目於2019年底前建成,也力求中俄合作的阿穆爾天然氣加工廠項目能於2021年投入使用。另外,中俄雙方還正在討論修建一條西線天然氣管道項目,稱之為「西伯利亞力量2號」或「阿爾泰輸氣管道」,將穿過蒙古和哈薩克之間的中俄邊界,希望每年能從西伯利亞氣田輸出3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到中國市場。[17]
中國原油期貨擴大中俄原油交易規模
今年3月26日中國原油期貨在上海期貨交易所的子公司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INE〉登場,隨之也將啟動人民幣原油期貨交易,此舉是希望在當前一面倒向美元的原油交易和結算打開缺口,也可能擴大中俄原油交易規模,進而成為雙方聯手對抗「美元霸權」的試金石。
〈一〉中國推動原油期貨的戰略思維
中國原油期貨登場後,預期今年內將採取以人民幣支付進口原油措施,最早或於下半年開始試點計畫,其中可能先從俄羅斯進口原油採購開始實施,這就意味著雙方的美元使用需求量將大幅下降。中國還將引入優惠稅制以吸引境外企業參與交易,並希望通過增加市場的參與者將中方需求反應到原油價格上。[18]由於這是中國第一個允許境外投資者直接參與的期貨品種,可解讀為中方正試圖向現有的原油交易體系之「美元霸權」發起挑戰。
其實,中國推動原油期貨還有一個重要戰略思維。俄羅斯是當今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和界最大天然氣出口國,中國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氣進口國,但長期來中俄兩國並非採用本國貨幣〈人民幣和盧布〉進行交易,才讓美元影響雙方能源合作的深度發展。特別是美國還經常利用「美元霸權」影響國際能源市場價格,使得俄羅斯的「石油美元」〈Petro-dollar〉[19]遭受折損。近幾年俄方已意識到必須逐漸「去美元化」,增加人民幣在能源交易的結算,並增強中俄能源合作的自主性。[20]這次中國原油期貨登場,已具體提供了中俄能源金融合作,並可能成為聯手對抗「美元霸權」的試金石。
〈二〉中國原油期貨為未來中俄原油合作提供新模式
中俄能源合作從油價高漲期發展到現在的穩定期,原油期貨交易都以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倫敦洲際交易所〈ICE〉為平台,並以美元作為基準價,而這次中國原油期貨的登場,將為未來中俄兩國的原油合作提供新模式。由於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的原油期貨規定是可以人民幣計價,也可以轉換成黃金,相當於人民幣與黃金掛勾,將為現行以美元結算的中俄原油貿易提供額外便利和選擇自由度。尤其目前中俄兩國對增加黃金儲備都有相同意願,而以黃金為後盾的上海原油期貨即可為中俄原油貿易帶來諸多好處,無論在計價和結算方面比起使用美元都具有比較優勢。[21]
對中國來說,開展人民幣原油期貨交易可預防石油價格的劇烈波動,還可為油氣企業消除市場風險,換句話說,人民幣原油期貨交易的主要目的是在創造預防實體風險的工具。但對俄羅斯來說,其油氣企業即可隨著上海原油期貨的「晴雨表」,更加有效地規劃協調生產、投資,進而減少市場風險甚至獲益。更重要的是,正如普丁總統在中國廈門舉辦的2017年金磚國家〈BRICS〉五國高峰會上所指出的,「使用人民幣交易原油,即可繞過美國對俄制裁。」另據估算,如果人民幣原油期貨交易取得成功,俄羅斯經由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系統〈ESPO〉出口混合原油的價格與人民幣計價合約掛勾,將給俄方油價帶來有利影響,而受益於新的期貨合約,其石油生產企業的年收入將可望額外增加4.4億美元。[22]
結論與未來展望
上述中俄能源合作戰略在油氣項目的三大新趨勢,仍有許多後續發展值得關注。首先是今年1月中國國務院發表《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明確指稱將依法合理利用北極資源,除將參與北極航道開發利用,也將參與油氣和礦產等非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尤其北極富含地熱、風能等清潔能源,中國也將加強與北極國家〈主要是俄羅斯〉的清潔能源合作。[23]可以預期,在亞馬爾LNG項目落實後,未來中俄能源合作將會進一歩從傳統的油氣領域延伸到清潔能源領域,這之間也存在著中國力求能源資源安全保障和經濟利益的戰略意涵。[24]
其次,隨著中俄原油管道二線工程項目全部投產,中國每年從俄羅斯進口原油量也將擴增至3‚000萬噸,俄方已經取代沙烏地阿拉伯成為中方最大的原油進口來源國。另外,中方正在推動治理環境〈特別是空氣〉汙染政策,將帶來對天然氣前所未有的需求,而中俄天然氣東線工程的啟用、阿穆爾天然企家工廠建成後,將進一步使天然氣項目成為中俄能源合作新增長點。[25]
第三,中國推出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可能會先從俄羅斯進口原油採購開始實施。由於油氣合作一直占據中俄貿易的大宗,未來兩國的原油交易規模增加,將可使雙方減少成本,並獲得更多實惠和利益。目前中方還考慮擴大在「一帶一路」沿線以人民幣進行天然氣貿易結算,並建立天然氣人民幣的新格局。[26]
總之,面對未來的中俄能源合作戰略後續發展,將會是正如習近平主席和普丁總統在2017年7月初舉行高峰會後的聯合聲明所指出的,「兩國將本著長期合作、利益共享、經濟可行原則開展能源合作,積極構建能源戰略夥伴關係。還將擴大兩國境內油氣田勘探開發合作,確保雙方企業在石油領域的合作規模、效益相匹配。同時,積極展開第三國油氣項目合作,共同維護國際石油市場秩序。」[27]
[1] 「俄羅斯最大天然氣加工項目正式開工 中俄能源合作駛入快車道」,《觀察者》網,2017-08-04
[2] 「ヤマルLNGの始動とロシア北極圈の石油‧ガス開發」,日本獨立行政法人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物資源機構〈JOGMEC〉, 木村 真澄,2018年2月15日
[3] 「從亞馬爾項目成功運作解析國際油氣合作新模式」,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網站,2018-03-27
[4] 「中國的能源夢」,俄「商業報」,http://www.Kommersant.ru/doc/ 2017-12-12
[5] 「中俄能源合作未來大有可為」,中國「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官網,劉旭,201/-1-8
[6] 「普丁親臨亞馬爾LNG首批液化天然氣裝船現場」,俄羅斯衛星通訊設〈sputnik〉中文網,2017年12月9日
[7] 「The status of Chinese-Russian energy cooperation in the Arctic」,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 STITUTE〈SIPRI〉,11 May 2017
[8] 「李輝大使率團赴北極地區亞馬爾液化氣項目工地現場考察調研」,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官網,2017/06/12
[9] 「亞馬爾項目為中企開展海外油氣合作開闢新模式」,俄羅斯衛星通訊設〈sputnik〉中文網,2018-03-03
[10] 「中長期油氣管網規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2017年5月
[11] 「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官網,國家能源局發布,2017年1月5日
[12] 「中俄原油管道二線正式投入商業營運」,中國石油新聞中心,2018-01-02
[13] 「俄羅斯能源戰略和中俄合作」,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能源戰略研究院,2014-05-27
[14] 同註1
[15] 「中俄油氣領域合作及展望」,俄羅斯衛星通訊設〈sputnik〉中文網,2018年1月2日
[16] 「推動“一帶一路”能源合作願景與行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局,2017年5月
[17] 「解決中國天然氣不足問題:俄羅斯將發揮重要作用」,《透視俄羅斯》,2018/3/16
「“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管道為Gazprom開啟中國市場」,《金融時報》〈FT〉中文網,
2017-07-10
[18] 「原油ドル霸權 中國ガ風穴 元建て先物取引を開始」,日本經濟新聞,2018年3月27日
[19] 所謂「石油美元」〈Petro-dollar〉,通常指主要石油輸出國自1973年石油大幅度提高價格以來,歷年國際收支順差所積累的石油盈餘資金,因其中美元所占比例大,故稱「石油美元」。但它同時也是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體系下一套複雜的制度安排,包括石油貿易以美元作為計價和結算貨幣,以及石油生產國出口石油所獲得的收入扣除進口開支之外,主要用來購買美國國債。所以「石油美元」一詞也常被用來指「美元-石油-美國國債」的循環過程。
[20] 「叫板美元霸權?中俄能源金融合作有看頭」,《海外網》,2016-06-22
[21] 「專家:中國原油期貨為未來中俄兩國原油合作提供新模式」,俄羅斯為星通訊社〈sputnik〉。中文網,2018年3月27日
[22] 「人民幣原油期貨可令俄企獲益」,「今日俄羅斯」〈Russia Today〉電視網,2018-04-15
[23] 《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8年1月26日
[24] 「中國北極白書:第三構想中協調可能性」,日本防衛研究所〈NIDS〉,山口 信治,2018年2月21日
[25] 「中石油:天然氣將成為中俄能源合作新增長點」,《環球視野》〈Global View〉,2018-01-03
[26] 「以人民幣結算為著力點加快“一帶一路”天然氣貿易發展」,中國石油新聞中心,2018-03-27
[27]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進一步深化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在能源合作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17-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