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3.0版聚焦滬台新商機

2018/06/12 發表於 第五屆兩岸自由貿易論壇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第5年。上海自貿試驗區已進入3.0版階段,強調「改革開放再出發」,將直接對標全球最開放經濟體的要求,以及參與全球資源配置和要素競爭,並朝建立上海自由貿易港發展。所以此刻探討「上海自貿區3.0版聚焦滬台新商機」,特別具有意義。由於上海簡稱「滬」,更希望「滬台」合作也能「富台」〈富裕台灣人民〉。

一、上海自貿3.0版的意義與最新進度
 

〈一〉上海自貿區發展「三部曲」

上海自貿試驗區發展過程可以用「三部曲」來形容。第一是2013年9月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運作,亦即1.0版;第二是2015年中共中央批准深化自由貿易試驗區方案,亦即2.0版;第三是2017年5月中共中央改革組正式批准《全面深化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亦即進入3.0版。基本上,上海自貿試驗區主要是按照國家開放改革的要求,在可複製可推廣的政策改革方面,進行「先行先試」,在中國各地區發展自貿試驗區扮演「領頭羊」角色。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了要「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今年1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深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的通知》,又具體要求「設立自由貿易港區」。所以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3.0版,其「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最大目標就是建設「自由貿易港」。


〈二〉上海自由貿易港的規劃方向

目前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將納入「自由貿易港區」。洋山港是全球最大貨櫃港、浦東機場是全球第三大空港,這種「海港+空港」的組合,是目前全球自由貿易港的一種主流布局。另外,上海臨港物流園區也被規劃納入自貿港區。臨港物流園區將打造成全中國首個無人系統測試場景全覆蓋,為人工智慧AI企業提供最全面的配套發展環境,目前已啟動陸、海、空無人系統示範區的一期建設。


在規劃中的上海自貿港建設方向,將力爭在2020年「第一個百年」前實現「境內關外」的整體監管策略,以發展離岸貿易、離岸金融。所謂「境內關外」係指實施更高標準的「一線〈國境線〉開放」、「二線〈與非自由貿易港的連接線〉安全高效管住」的貿易監管制度。但提高「監管」能力,並不是「管制」程度,而是把海關後撤到二線,讓自由貿易港內部成為「境內關外」,在區內的物流、金流、人流的「三流」完全自由。


未來上海自貿港將不再是發展本地貿易和轉口貿易,而是發展離岸貿易和離岸金融。離岸貿易包括轉手商貿活動、與離岸貿易有關的商品服務等,因此對於替離岸貿易提供運輸的國際航運公司,以及作為第三方支付為市場資金調配便利化的跨國公司總部,都會有對標國際標準的離岸式管理。至於離岸金融,則包括本外幣一體的跨境資金服務、跨境人民幣產品的創新、允許金融機構創新境外融資方式來支持自由貿易港等。


〈三〉物流、金流、人流的「三流」完全自由

外來建立上海自貿易港之後,港區內的物流、金流、人流都將完全自由化:

    1.在貨物自由流動方面:所有在自由貿易港內備案註冊的企業,進出口的貨物在港區內不需要海關、檢驗檢疫部門進行檢查和審核,只對重點類型、重點貨物實行檢驗制度。

    2.在資金自由流動方面:將改善現行嚴格審批的外匯管理方式,完善基於離岸貿易的自貿區帳戶,並按國際慣例支付立刻兌換,以及加快人民幣離岸業務發展等。未來自由貿易港將爭取實現增量外匯的自由流動,以及爭取最大幅度降低在港區內註冊企業的所得稅率。

     3.在人才自由流動方面:對於在自由貿易港內註冊企業聘用的外籍人士,將以發放「中國綠卡」為目標,在港區內註冊企業工作的外地人才落戶上海也可能有更進一步的優惠措施。


〈四〉上海自貿港具有高度戰略目標

上海自貿試驗區持續推進自由貿易港制度體系,其背後還存在高度的戰略目標,就是要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外向型主導產業功能,建設市場要素跨境流動自由便利,口岸經濟綜合競爭優勢領先的世界一流自貿港,同時發揮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使上海自貿港成為中國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並拓展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空間。

二、上海自貿試驗區對外開放的示範效果與影響


〈一〉上海自貿試驗區的四大示範意義

綜觀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三部曲」,在分步探索、逐步深化過程,已具有全國性的四大示範意義,主要層面包括:

 1.政府職能轉變,從事前審批制變為事中事後監管為主;

   2.以負面清單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以及外商准入前國民待遇;

 3.貿易便利化改革,主要是貨物貿易便利化,實現了「單一窗口」 的管理模式,使通關成本進一步降低;

   4.金融開放改革,最重要的是成功嘗試了進出口貿易方面的自由貿 易帳戶〈FT帳戶〉。


在四大示範意義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

1.簡政放權改革的「證照分離」

上海自貿試驗區在政府職權轉變方面,簡政放權改革的「證照分離」,針對市場主體開業前須要辦理的各類許可證,通過取消審批、改為備案,實施告知承諾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減少審批事項,優化審批流程,破解過去「辦證難」問題。證照是企業進入市場的鑰匙,過去企業必須取得主管部門的許可證,才能到工商部門辦理營業執照,現在則實現了「先照後證」,只要取得營業執照即可從事一般性生產經營活動,除非要從事需要許可的生產經營活動,再到審批部門辦理許可手續。「證照分離」已成為其他自貿試驗區的複製和推廣的措施。


2.先行先試「通關提速」

上海自貿試驗區在貿易便利化改革方面,先行先試「通關提速」,淘汰過去低效率、低速度、高成本的通關制度體系,建立新的高效率、高速度、低成本的通關制度體系,目前通關提貨時間已壓縮到過去的一半。由於上海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占全中國大陸將近三分之一,這次上海自貿試驗區的「通關提速」經驗輻射到全國,對進出口貿易具有重要意義。


3. 拓展自由貿易帳戶功能

上海自貿試驗區在金融改革方面,在現有成功嘗試的有關進出口貿易的自由貿易帳戶基礎上,將進一步拓展其功能和主體範圍,將在現有監管架構下,著手擴展人民幣跨境流通的通道,在一線〈國境線〉和二線〈自貿區與非自貿區連接線〉平衡找到更大的交匯點。將來若自由貿易帳戶與一般帳戶一致,並將上海自貿試驗區的自由貿易帳戶體系向其他自貿試驗區推廣,將意味著為人民幣完全可自由兌換進行了充分的準備。 


〈二〉上海自貿區建構「自貿區卓越指數」

今年9月正逢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5周年的重要節點,上海財經大學、中國自貿試驗區協同創新中心等機構也進一步以營商便利、經濟貢獻、創新創業、可持續性等四個維度,建構了一套「自貿區卓越指數」,以評估自貿區的發展質量。對內,該指數已成為上海自貿試驗區可複製可推廣經驗案例上報國務院,經國務院批准後向全國自貿試驗區推廣。對外,上海自貿試驗區已加入世界自由貿易區組織〈WFZO 〉推動的「未來自貿區計畫」,將於今年推出引領自由貿易區發展標準模式的指數建構,上海自貿試驗區的「自貿區卓越指數」也積極參與其中,以突顯其具有中國特色又具有國際普遍性的自由貿易區評價指標體系。
 

〈三〉上海自貿試驗區獲選為「亞太區頂尖Top自貿區」

特別要指出的是,2017年11月上海自貿試驗區在國際權威的專業投資雜誌《Site Selection》「選址」雜誌的自貿區專刊,獲選為「亞太區頂尖Top自貿區」。這本雜誌是美國威康集團旗下主要刊物,它的自由貿易區專刊,係通過1000多名投資顧問〈包括投資自由貿易區的企業、第三方機構、專家學者〉,就全球自由貿易區進行投票問卷,調研內容包括自由貿易區的投資成功率、官方交流的專業度、服務人員的語言能力、網站訊息的全面度等。由此可見,上海自由貿易區的發展和表現已受到國際的肯定。
 

三、上海自貿試驗區3.0版的滬台合作新商機,台商應關注的亮點


〈一〉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台商家數少仍有努力推動空間

直到2017年底,在上海自貿試驗區的註冊企業總數已超過5萬家,但台灣企業累計卻只有779家,註冊資本額僅16億多美元。顯然台商進駐上海自貿試驗區仍有努力推動的空間。〈但在上海市台資企業總共有1萬2372家〉但展望未來上海自貿試驗區3.0版,具有國際貿易業、金融業、運輸物流業、高端製造業等龐大的發展機會,而通過滬台合作,台商應注意以下幾個新商機亮點。


1.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尋求大陸內需商機大

今年4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洲博鰲論壇開幕式作主旨演講時,特別強調主動「擴大進口」,因為內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也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所以今年11月5日-10日將在上海的國家會展中心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預計將有60多個國家參與,這是每年舉辦一次的機制性博覽會,係由中國大陸發起、多個國際組織和多個國家共同參與的國際性博覽會。

   
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已公開宣稱,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全面提升上海新一輪對外開放水平的重要載體,除了要結合打響「上海購物」品牌,放大進口博覽會帶動和溢出效應,把上海打造成聯動長三角、服務全中國大陸,甚至輻射亞太地區的進口商品集散地。

   
將來上海自貿試驗區和自貿港勢必會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形成聯動發展,而通過服務這項國際進口博覽會也將讓上海自貿試驗區和自貿港在制度創新方面有更大作為。因此,上海自貿區3.0和上海自貿港再搭配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提供台灣新機遇。台商如果已進駐上海自由貿易區,通過這個平台,就可近水樓台先得月,搶進中國內需市場了。然而,台商要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恐將面對一個大問題,即依規定在報名參加時必須填註「中國台北」,在當前兩岸關係敏感之際,就必須兩岸拿出智慧來妥善處理了。


2.上海自貿區與「一帶一路」國家〈地區〉網絡有機可趁

上海自貿試驗區在金融創新面的自由貿易帳戶,以及全上海市範圍的實體企業已獲准開立自由貿易帳戶,將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和「走出去」的國際貿易結算和融資需求。目前上海自貿區持續鼓勵金融機構通過銀行團貸款、商業貸款、海外保險等方式,為企業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臨的外匯支付、資金融通等問題。


上海自貿試驗區去年已成立了「一帶一路」技術貿易措施企業服務中心,以及各類貿易服務平台,在探索搭建「一帶一路」開放合作平台,率先探索中國大陸與「一帶一路」國家互連互通、監管合作模式,並在認證、標準劑量等方面開展多邊和雙邊合作交流。

同時,上海自貿試驗區還加快在建設「一帶一路」國家〈地區〉進口商品中心,以發揮強大的招商資源和影響力。上海自貿試驗區的保稅區片區除伊朗館外,還準備設立中東歐16國國家館,這對台商搭「一帶一路」建設的機會班車,是有很大的機遇。台商甚至還可「借船出海」,利用上海自貿區與「一帶一路」國家〈地區〉的聯結網絡,走出去開拓新市場商機。
 

3.台商參與亞太示範電子口岸網絡應可促進和提升對外競爭力

上海作為亞太經濟合作〈APEC〉亞太示範電子口岸網絡〈APMEN〉的營運中心,旨在推動形成亞太區域各經濟體口岸間的數據網絡及合作平台。目前上海自貿區在深化改革建設的道路中,上海自由貿易港建設在資訊基礎設施和資訊化網絡的制度創新,將來也能在APEC推動的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倡議中發揮應有作用,注入新動力,並為亞太經濟發展創造更大機遇。


由於台灣作為APEC的一格與會經濟體,名稱為“Chinese Taipei”,也參與了亞太示範電子口岸網絡合作平台,似可更積極利用APEC架構下此一合作平台,轉進上海自貿試驗區3.0、甚至自由貿易港的機遇,應可促進和提升台灣企業的對外競爭力。


4.在上海自貿試驗區滬台合作推動郵輪產業發展

目前上海的「中國郵輪旅遊發展實驗區」,將來可望納入上海自由貿易港區,因貿易便利化措施,外籍郵輪的轉關貨物入境、存儲、供船不再受到限制,同時也將鼓勵設立國際郵輪船供物資配送中心,進一步推動上海郵輪產業發展。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即曾預估,中國在2030年的郵輪旅客數將達到800萬到1000萬人次,而成為全球最大的郵輪旅遊市場。

   
台灣也正積極發展高雄港和基隆港的所謂「國際郵輪雙母港」,目前國際郵輪都已不定期航線到台灣停泊,帶來了不錯的觀光效益。但政府更期待能在台灣國際的遊艇製造業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為郵輪製造。因此,台灣的郵輪產業業者或許可利用上海自由貿易港的優勢,搭建成滬台郵輪產業鏈,進而發展具有「海上絲綢之路特色」的郵輪旅遊路線和產品,甚至連結新南向國家的郵輪旅遊城市,建立一個多方共贏的「郵輪經濟圈」。


5.滬台合作發展體育〈或運動〉產業

上海市制定有2017-2020年體育產業集聚區佈局規劃,將建構多個體育產業發展空間體系,爭取到2020年全市創建4-5個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15個重點體育產業集聚區,以及一批體育產業特色集聚區,其中多個體育產業集聚區將在浦東、濱江、臨港等區內形成。


台灣對於發展運動產業相當積極,並在APEC架構下通過舉辦會議來交流學習各經濟體推動發展運動產業的經驗和政策。台灣科技設計的運動鞋,以及智慧、機能性紡織品用在運動服裝領域,享有國際盛譽。今後在上海自貿試驗區也可展開滬台合作,發展「雙贏」的體育〈運動〉產業,應具有潛力和機遇。

6.滬台合作推動跨境電商開拓新天地

當前上海自貿試驗區對跨境電商業務發展,提供了一系列低關稅稅率等優惠政策,上海跨境通國際貿易公司也建構了一個相對成熟的平台,為跨境電商企業統一辦理通關服務,目前上海跨境通已吸引不少跨境電商企業,並取得快速發展。而為了要在優化跨境貿易營商環境上有所突破,上海自貿試驗區正致力於降低口岸費用,壓縮口岸耗費時程,以促進跨境電商業快速發展。

   
由於台灣的ICT產業很強,又很重視跨境電商產業發展,以及在政策上支持跨境電商「新南向」,今後若能在「新南向」之際,也同時展開「西向」,特別是前進上海自貿試驗區,推動滬台合作,更能創造市場空間和商機。


7.滬台合作推動文化貿易

過去文化和貿易結合,在中國市場因涉及不同主管部門,除海關、檢驗檢疫等口岸監管部門,還涉及文廣、文物、宣傳等部門,造成很多文化貿易障礙。目前上海自貿試驗區已發布文化藝術藍皮書,將建造一座全球面積最大、國際一流標準的藝術品保稅服務綜合體,集保稅、倉儲、物流、展覽、交易等功能於一體。尤其上海自貿試驗區正積極建構文化產業大平台,通過有效證和產業資源,將藝術品展示與銷售融為一體,打造新穎的藝術品交易平台,積極拓展藝術品交易市場。 因此,借助上海自貿試驗區的政策優勢,在藝術品通道中的商檢和海關環節都可以簡化很多時間和流程,比如藝術品在文廣局批溫一般要20天左右,在上海自貿區保稅片區區內則只需5天。

  
至於文化創意產品交易方面,上海自貿試驗區已引入國家級知識產權〈IP〉資源—-「文創中國」中國大區運營中心,通過此一平台解決了設計、生產、銷售、推廣等問題,使IP資源得到與社會資源對接的機會,獲得最大的開發利用。未來上海自貿試驗區文創產業將跨界融合各類優秀品牌,創造更多精品,使產品滿足不同市場需求,提高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並與包括聯合中國境內各大文博單位,深度盤活傳統文化資源,建立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合作機制。

  台灣因具有堅實的中國文化底蘊,創意和設計水平又高,近幾年文創產業蓬勃發展,但因受限於文創市場過小,唯有「走出去」才能壯大。今後若能通過滬台合作,雙方文創產業必能贏來豐碩的明天。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