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全球價值鏈提高中小企業競爭力

2018/08/01 刊登於 台經月刊

全球價值鏈這一概念係由早期產品的價值鏈、全球商品鏈等概念逐漸演化而來,後來甚至賦予具體定義,以及新的內容和詮釋。觀察全球價值鏈之國際分工涵蓋研發網路全球化、採購生產全球化、國際品牌主導化、分工協作精細化,以及微笑曲線深U化等五大發展趨勢,故而本文分析中小企業參與全球價值鏈所面對的障礙,並佐以APEC推動中小企業參與全球價值鏈之進展,據以探討中小企業應如何提高競爭力,以融入全球價值鏈。

放眼當前國際產業分工的現實,隨著科技創新、運輸物流成本下降,在比較利益驅使下,全球價值鏈(Global Value Chains, GVCs)已發展成為全球經貿活動不可抗拒的大趨勢。由於台灣的全球價值鏈參與度高達67.6%,其中又涉及台灣對中國中間財出口及台商三角貿易之運作(注1),以及占多數的中小企業規模小,投入創新研發和建立品牌不夠,始終位處全球價值鏈的中下端,扮演著較低層次的供應者角色,也因缺乏相對的競爭力而無法獲致較高的附加價值。這當然不只是台灣,整個東亞區域、甚至亞太區域的中小企業也都面臨同樣的問題和挑戰。

有鑑於亞太區域最重要的經濟合作組織APEC曾在2014年推動「APEC促進全球價值鏈發展與合作戰略藍圖」(APEC Strategic Blueprint for Promoting Global Value Chains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其中包含協助區域內中小企業參與並向全球價值鏈高端躍升,並提升競爭力之戰略,加上2018年APEC的任務工作之一就是推動中小企業參與全球價值鏈(注2),也因此適時探討融入全球價值鏈提高中小企業競爭力,就有其需要性和迫切性。

全球價值鏈具有被直接進口國吸收後,沒有再次跨境,或多次跨境之生產活動的兩種面貌;而價值鏈的商品鏈運行則分別由生產者投資推動,以及由跨國採購商主導全球價值鏈品牌與市場營銷等核心環節的驅動模式。

全球價值鏈的緣起

全球價值鏈這一概念係由早期產品的價值鏈、全球商品鏈等概念逐漸演化而來,後來甚至賦予具體定義,以及新的內容和詮釋。茲分述如後:

(一)波特提及價值鏈的概念

1985年哈佛大學商學院邁可‧波特(Porter)在其著作《國家競爭利益》(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一書中首次提及價值鏈的概念,認為企業生產產品包含了從產品設計、生產到最終銷售和分配至消費者等多個不同但又相互連接的活動,每一項活動均形成價值、同時也是企業價值鏈上的一個環節,所有涵蓋了產品生產和服務的活動形成之價值相連接,即形成了價值鏈。

(二)葛里芬提出全球商品鏈的概念

1999年美國杜克大學教授葛里芬(Gereffi)提出「全球商品鏈」(Global Commodity Chain, GCC)的概念,又將價值鏈與產業的全球化組織聯繫起來,並在此一基礎上對生產者驅動全球商品鏈和消費者驅動全球商品鏈進行比較研究。而為擺脫「商品」一詞的局限性,以及突出強調鏈條上企業相對價值創造和價值獲取的重要性,後來葛里芬及該領域的眾多研究者一致同意用「全球價值鏈」這一術語取代「全球商品鏈(注3)」。

(三)UNIDO具體定義全球價值鏈

後來全球價值鏈理論愈來愈受到重視,2004年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發布的「通過創新和學習來參與競爭」(Competing Through Innovation and Learning)的報告,首度對全球價值鏈予以具體定義,認為全球價值鏈是為實現商品或服務價值而連接生產、銷售、回收處理等過程的全球性跨企業網絡組織,涉及從原料採購和運輸、半成品和成品的生產與分銷,直至最終消費和回收處理的整個過程(注4)。 

(四)WIPO重視全球價值鏈中的無形資產

最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的「2017年世界知識產權報告:全球價值鏈中的無形資產」(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port 2017:   Intangible Capital in Global Value Chains)報告,主要分析在占全球經濟總量1/4的各類製造業活動中,歸屬於全球價值鏈生產中的勞動力、有形資本和無形資本的收入多少,並以智慧型手機、太陽能電池板和咖啡等三種行業做個案分析,結果發現全球銷售的製成品中,有1/3的價值源於品牌、外觀設計和技術等「無形資產」(注5)。由此可見,全球價值鏈發展至今,又添增了新的內容和詮釋。

全球價值鏈的特徵和意涵

通常有人會把全球供應鏈(Global Supply Chain, GSC)和全球價值鏈混為一談,雖然兩者都有著類似的全球基本網絡架構,但前者的焦點在透過網絡傳遞貨品及服務,後者則關注該網絡每一環節為貨品及服務創造之附加價值。特別是全球價值鏈把世界各國的經濟更緊密地融合在一起,創造出巨大的物流、資訊流和資金流,其快速發展也改變了世界經濟格局,以及各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投資和生產聯繫。以下,從幾個面向來探討全球價值鏈的特徵和意涵:

(一)全球價值鏈的主要特徵

基本上,產品從研發→採購→生產→銷售等一連串相互聯繫的經濟活動,每個階段都會創造附加價值,而在過去大多在同一國內完成,但隨著專業分工盛行,已跨越在各國分工進行,而具有所謂「世界製造」(Made in The World)的特性,並把價值鏈延伸為全球價值鏈。由於在國際分工下,一個國家負責一部分製程,半成品在各國間多次進出,中間財貿易比重上升,此一狀況也讓傳統貿易統計面臨挑戰,因為過去以交易總額為衡量基礎,產生重複計算,無法呈現各國在全球價值鏈所創造的價值,因此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和世貿組織(WTO)遂以附加價值貿易(Trade in Value Added, TiVA)作為衡量基礎(注6)。

全球價值鏈體系歸納起來有三個顯著特徵:(1)最終產品經過兩個或兩個以上連續階段的生產;(2)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參與生產過程在不同階段實現價值增值;(3)至少有一個國家在生產過程中使用進口投入品,因此產生大量的中間產品貿易和附加價值貿易。目前在全球價值鏈體系,中間產品跨境流動在全球貿易中占了主導地位,根據聯合國商品貿易數據庫(UN Comtrade)統計測算,自1995年以來全球中間產品出口額占全球總出口額的比重一直在50%以上,到2013年還一度高達69.32%(注7)。

(二)全球價值鏈的面貌和運行驅動模式

全球價值鏈有兩種面貌,一種被直接進口國吸收後沒有再次跨境,稱為簡單的全球價值鏈,比如用在美國建築物的中國產製粗鋼;另一種是多次跨境的生產活動,稱為複雜的全球價值鏈,比如蘋果手機由多國參與生產。全球價值鏈給開發中國家提供融入世界經濟的新機會,增加其在全球貿易中的參與程度並使得其出口多元化(注8)。

至於全球價值鏈的商品鏈運行則有兩種驅動模式,一是生產者驅動模式,係由生產者投資推動,一般是通過生產領域的技術優勢來謀求競爭優勢,如航空、裝備製造業等技術;另一則是購買者驅動模式,是指由跨國採購商主導全球價值鏈品牌和市場營銷等核心環節,並由此控制開發中國家生產製造環節的動力模式,例如國際品牌的鞋業和紡織服裝業等勞力密集型產業。

這兩種驅動模式因價值環節離散地分布於全球各地,導致價值鏈的「片段化」,加上不同價值環節在特定地域又有高度地理群聚的特點,從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化產業,一旦勞動成本上漲,原材料緊缺,匯率和出口退稅率波動,以及世界市場需求結構變化等,也將使得各開發中國家眾多的地方化產業生產成本優勢趨於弱化,行業利潤降低,經營受到挑戰(注9)。

(三)全球價值鏈國際分工五大發展趨勢

隨著知識經濟(Knowledge-based Economy)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深化,全球價值鏈國際分工呈現五大發展趨勢(注10):

1.研發網路全球化

跨國公司的研發不再限於母公司基地,也開始利用他國研發人才和研發實力,在全球布局研發網絡。

2.採購生產全球化

隨著企業資源計畫(ERP)等資訊技術及供應鏈管理的普遍實施,跨國公司為降低生產成本,通過全球採購,與供應商形成戰略夥伴關係,提升快速回應市場能力、確保關鍵零組件供應可靠性,進而維持較高盈利水準。

3.國際品牌主導化

跨國公司為提高全球價值鏈高端的控制權,不斷研發設計、品牌經營,在全球範圍內篩選中間商和分銷商,最後建立由國際知名品牌主導控制的產品鏈。

4.分工協作精細化

跨國公司將產品的全球價值鏈不同附加價值環節,如研發設計、零組件生產、產品組裝製造、分銷以及售後服務,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布局,加大了防堵供應商向價值鏈高端突破的威脅,使得本身的壟斷地位進一步鞏固。

5.微笑曲線深U化

跨國公司往往將高附加價值的設計研發和品牌營銷等技術資金密集型環節留在已開發國家,而將低附加價值的加工裝配等勞動密集型環節留在開發中國家,此一兩極化的工資水平和投資回報使得微笑曲線日益呈現陡峭深凹化。

(四)服務業對全球價值鏈做出貢獻

服務業和製造業都是全球價值鏈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國家都會推進服務業和製造業專業化分工,也會推進兩者的融合發展,並共同提升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的地位與附加價值。各國或各產業都會依據其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參與到全球價值鏈中,國際分工體系也日趨複雜和精細化,從產業間的分工到產業內的分工,從產品分工到環節分工,從加工製造的分工到服務環節的分工,使得無論是製造環節或服務環節,都構成全球價值鏈的組成部分(注11)。

諸多服務業可使全球價值鏈更有效運作,並在當中扮演雙重角色,亦即服務業在不同生產部分如同黏著劑般,在全球價值鏈中組成本身的價值鏈。經由服務業投入創造附加價值,透過連結貨品或服務業價值鏈,服務業促進貿易任務(trade in tasks),將可對全球價值鏈做出貢獻。而服務業在貿易和直接投資(FDI)所占比重相較製造業更為重要,依據2010年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UNCTAD)的FDI資料,若以貿易附加價值計算,服務業占46%,高於製造業的43%(注12)。

有鑑於各國間價值鏈依存度高,中國為最積極推動全球價值鏈倡議的國家。惟由於中小企業參與全球價值鏈最大的障礙在於全球貿易的透明度與政策訊息,且融資的取得與金融服務議題,亦是GVC管理的重要課題。

推動中小企業融入全球價值鏈

亞太地區是全球價值鏈的發源地和成長地,區域內全球價值鏈重要中間產品的貿易規模是歐盟的1.8倍,各國間價值鏈依存度高,美國對中國的價值鏈依存度高達19%,超過對歐盟依存度的13%。從許多跡象看來,全球價值鏈不僅推動了亞太國家自身產業的國際化和經濟成長,也正極大化地推動亞太地區經濟整合進程。正因為中國經濟規模巨大,又是全球最大貿易出口國,為避免掉落「中等收入陷阱」,以及在經濟下行的「新常態」階段維持持續成長動能,所以非常重視向全球價值鏈高端邁進(注13)。

(一)中國和WTO積極推動中小企業參與全球價值鏈

目前中國為最積極推動全球價值鏈倡議,不但在2014年APEC北京年會拋出全球價值鏈倡議,在20國集團(G20)、WTO和聯合國場域也都持續強勢地推動相關倡議。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即在藉此幫助本國內廣大的中小企業從全球價值鏈獲益,以及充分考慮中小企業需求,因而在基礎設施、供應鏈能力建設、技術創新、技術獲得、產品標準採用等各方面提出許多倡議,繼而根據中小企業需求制訂有針對性的發展戰略,逐步提高中小企業的經營能力,希望可改善其參與全球價值鏈的狀況。

WTO方面指稱,在全球範圍有許多國家的中小企業家數達到總企業數的90%以上,中小企業已經參與到全球貿易,並在當中發揮著驅動力作用,但與之相比更重要的是,應讓中小企業能夠參與到全球價值鏈的環節中。若從B2B (Business-to-Business)的普及程度看,電子商務可以成為促進中小企業融入全球價值鏈的有效工具,兩者應該更好地結合,從而達成相互促進的效果(注14)。因此,中小企業若能走向創新,結合金融科技、技術的聯動性,即可以保證中小企業有效地融入全球價值鏈。

(二)中小企業參與全球價值鏈有諸多障礙

不可否認的,中小企業參與全球價值鏈最大的障礙在於全球貿易的透明度與政策訊息,如關稅障礙、高物流成本、通關報關的時間成本,以及對如雨後春筍般登場的自由貿易協定(FTA)瞭解不夠,而無法獲得實際存在的優惠便利。尤其開發中經濟體因垂直專業化分工導致其在全球價值鏈的低技能勞工數量多,因此改善技能培訓、開發人力資源,對中小企業進入全球價值鏈來說非常重要。

另外,中小企業在全球價值鏈的地位大多屬於較為低層次的供應者,包括提供原料或中間產品給予策略性供應商(strategic suppliers),同時因為遲延支付貨款的專戶計帳貿易(open account trade)成為趨勢,已導致中小企業經營風險增加。APEC方面曾針對所屬各經濟體的企業進行調查後發現,大部分中小企業的營運最大障礙都在於取得融資方面,所以金融服務議題是GVC管理的額外一個重要課題(注15)。

(三)APEC推動中小企業參與全球價值鏈有進展

回顧2014年在菲律賓長灘舉行的APEC貿易部長會議,除發表聲明將落實2014年北京APEC領袖會議有關全球價值鏈倡議的重要成果,還發布了「中小企業全球化長灘行動綱領」,支持中國提出的通過簡化程序,給予微型和中小型企業融入全球貿易價值鏈,以及借助電子商務進一步促使中小企業從全球價值鏈獲益之具體建議(注16)。而為實現上述目標,中國力促APEC加強資訊與通訊技術(ICT)的使用,幫助中小企業更快捷地獲取貿易和投資訊息,以及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提供幫助中小企業融入全球價值鏈的技術和進程相關資訊。同時,APEC還應積極構建開放透明的商業環境,促進中小企業與跨國公司聯繫合作(注17)。

目前APEC推動中小企業融入全球價值鏈的工作進展,又以汽車零組件連結全球價值鏈最為顯著。2015年馬來西亞與菲律賓共同提出「汽車零組件連結全球價值鏈計畫」,並於2016年提出「亞太區域汽車供應商卓越計畫」,作為分享融入汽車全球價值鏈的最佳實務,並探討品牌代工商(OEMs)與跨國企業及中小企業在營運上面臨的挑戰和因應做法。通過討論後發現,中小企業能否成功融入全球價值鏈,關鍵影響因素主要在於能否提升技術、創新的能力及採用國際標準,進而提高進入利基市場和多樣化生產的營運能量。此外,政府的支持如協助能力建構與拓展市場,也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注18)。其實,這也是其他行業的中小企業能否融入全球價值鏈的共通關鍵影響因素。這些建議相當值得國內中小企業研擬融入全球價值鏈的策略參考。

結論與建議

當前全球價值鏈已成為全世界貿易和投資的顯著特徵,為各經濟體成長、發展和就業提供了新的前景。但因中小企業的規模小,加上在物流、運輸、產品技術、基礎設施等方面都處於弱勢,如何有效幫助中小企業與跨國企業協作,推動資訊、業務和知識流程外包,以提高中小企業融入全球價值鏈的活力和創造力,已成為新的課題和任務。

反觀國內,台灣長期來融入全球貿易體系,也深受全球價值鏈和貿易附加價值之影響,但傳統上大家只重視如何提高產品價值,以及追求高效有利潤的全球供應鏈,因此迄今仍普遍缺乏對全球價值鏈議題的認識,更遑論進一步融入全球價值鏈。即使在政府部門,仍未全面建構貿易附加價值核算資料庫,而無法與APEC全球價值鏈附加價值貿易(TiVA)對接,基於台灣作為全球第16大貿易經濟體,恐須加快腳步完成科學的統計核算資料庫,俾作為企業參與APEC的全球價值鏈躍升工程之策略依據,並藉以提高台灣中小企業競爭力(注19)。

最後必須指出的,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的報告,國內中小企業因規模較小,無法有效擴張國際貿易,也無法享受市場擴張的利益,其出口額占我國企業總出口額的比率,已從1997年的26.4%,下滑至2016年的15.04%。另外,中小企業出口值占其銷售值的比率,也從1997年的18.22%,下降至2016年的12.10%,顯示國內中小企業拓展海外市場能力逐漸衰退。究其原因,除了台灣缺乏FTA網絡,無法享有優惠關稅待遇和更便利化出口,而降低了出口競爭力,但中小企業本身無法融入全球價值鏈恐怕也是一個主要原因。

特別是近年來中國境內成熟的中間產品生產支援其製造部門的出口,被稱為「紅色供應鏈」興起,已使得中國迅速向價值鏈上游升級,相對地中國對全球價值鏈的依賴程度逐漸降低,這種全球價值鏈的重構已導致亞洲其他經濟體如日本、韓國等參與全球價值鏈的程度出現下降現象(注20)。而在受影響中的對象當中,也包括台灣。因為在現行兩岸產業分工格局,台灣經濟對中國市場的需求依賴程度非常深,面對中國不斷向價值鏈上游升級,現有台灣出口中國市場的現狀恐會被壓縮,所以政府有關部門理應充分掌握中國的全球價值鏈的重構及其未來發展動向,並與時俱進,推動「價值鏈革新」,調整既存的分工系統,以形成新的價值鏈,才能確保國內中小企業的出口利益和競爭優勢(注21)。

(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國家經濟發展戰略中心副主任)

n注釋與參考文獻

1.中央銀行,“央行理監事會後記者會參考資料”,2017年9月21日。

2.APEC, “APEC 2017 TASKING STATEMENT (FOR 2018)", 2017/11/27.

3.中國商務部政研室/商務部研究院,「中國推進全球價值鏈合作的研究與行動」報告,2016年10月。

4.喬小勇、王耕、李澤怡,“全球價值鏈國內外研究回顧―基於SCI/SSCI/CSSCI文獻的分析”,亞太經濟,2017年第1期。

5.WIPO,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port 2017: Intangible Capital in Global Value Chains", 2017/11/20.

6.殷英洳,「附加價值貿易統計」簡報,行政院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2017年3月15日。

7.張茉楠(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全球價值鏈快速發展已改變國際貿易格局”,證券時報網,2016年7月12日。

8.WTO, “Book Launch: Global Value Chain Development Report 2017″, 2017/07/10.

9.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全球價值鏈下地方化產業升級路徑研究”,2010年12月21日。

10.卲安菊,“全球價值鏈重構與我國產業躍遷”,宏觀經濟管理,2016年第2期。

11.李俊、王拓、杜軼楠,“世界服務業與製造業協調發展的規律與啟示”,國際貿易,2017年第9期。

12.馬家蓉,“出席『服務業與全球價值鏈高階政策對話』出國報告書”,經濟部國際貿易局,2014年6月22日至6月25日。

13.張茉楠,“APEC中國為何力推全球價值鏈”,瞭望,2014年11月20日。

14.張磊、朱致丞,“推進中小企業融入全球價值鏈”,WTO經濟導刊,2016年11月10日。

15.同注2。

16.APEC, “2015 APEC MRT Statement", 2015/05/23.

17.同注1。

18.管焙埼,“出席『APEC中小企業供應商融入汽車全球價值鏈最佳範例研討會』報告”,經濟部國貿局,2017年5月16日。

19.吳福成,“APEC全球價值鏈合作,台灣應儘速對接”,台灣經濟研究院官網,經濟評論,2017年11月14日。

20.WTO快訊,“OECD報告全球貿易增速放緩主要受全球價值鏈重構影響”,壹讀,2016年10月10日。

21.吳福成,“剖析中國大陸全球價值鏈戰略新思維”,APEC通訊,第219期,2015年7月。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