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追求財富而不知適可而止的故事——
在一個工商業發達的社會,由於生存競爭激烈的結果,每個人似乎都有濃厚的拜金主義氣息。追求富成為許多人努力的目標,有人為此不擇手段,甚至罔顧天理鋌而走險,做出殺人越貨的惡事,弄得眾叛親離、惡名昭彰。古聖先賢「君子好財、取之有道」的明訓,幾乎已經被束諸高閣,無人理會了。翻開每天的報紙,觸目盡是爭財奪利的情勢;聽聽每天的新聞播報,害人、坑人的經濟犯罪時有所聞。這一切令人不禁感慨:「人心不古」。
世界大文豪托爾斯泰,約在一百年前就寫了一篇名為「一個人需要多少土地?」的故事,提醒世人千萬不要汲汲營營、貪得無厭地追求財富。這故事的內容如下:
有一位名叫伯項的人,他對財富特別貪愛,總是想辦法不斷增加自己的田產。有一次他向伯許克族的一位酋長購買土地,酋長的原則是:「你一天能走多少路,那些土地就算是你的,而價錢是一千萬盧幣(約合新台幣四萬元)。如果你當天回不到出發的地點,你的錢就悉數充公。」伯項因為利慾薰心,認為:「受苦一時,享福一生。」便連走帶跑,趕了十幾哩路,結果天黑之前正巧趕回出發點時,竟因過度疲累,口吐鮮血死亡。他的僕人拿起鏟子,掘了一個墓穴,將他掩埋。從頭到腳,只需六尺土地。
這是一則意義深刻的故事。伯項為求得過量的土地而死,正是「鳥為食亡,人為財死」的最佳寫照;而他這種行徑,也正是我國古聖先賢孔子所詬病的「小人懷土」(即小人念念不忘想獲得更多恆產或田宅)。孔子還說過:「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這段話實在足以提供在現實社會中,那些對於財富「取之無道」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