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身處地替他想 避免紛爭好妙方

—–寒雪紛飛,個人感受不同的故事—–

        台灣有句諺語:「一樣米飼百樣人」。它的意思是指,每一個人的嗜好、想法和態度都各不相同。比如:有人喜歡吃甜,有人偏愛吃鹹;有人信奉釋迦牟尼,有人卻禮拜耶穌基督。同樣地,任何政策或規章,也很難同時讓每一個人滿意地接受。像提高米價,雖於農民有利,卻增加了消費者的負擔;又像禁止車輛停靠路旁,雖帶給行人莫大的方便,卻使開車者輒有煩言。所以,如何避免大家之間發生誤解和衝突,進而求得彼此融洽、協調,實在是我們生活領域中的一大課題。

        古時候流傳一則故事,內容如下:

        有一年冬天,某個地方大雪紛飛,當地的居民競相趕往郊外賞雪,其中有一位是詩人,另一位是縣長,第三位是富紳,他們三人一起來到廟前,一邊喝酒吃菜,一邊欣賞雪景。突然間,詩人的詩性大發,口吟一句:「大雪紛紛飄滿地」,縣長接著吟道:「蒼天普降祥瑞氣」,富紳不慌不忙地接了下去:「再下三年又何妨」,詩人大叫:「還缺一句呀?」這時正好有一位乞丐蹲在牆角,凍得瑟瑟發抖,聽到他們的詩句,頗不以為然,遂接道:「放你媽的狗屁詩」。

        從這則故事,我們可以領略一個啓示:各人的生活環境不同,對每一件外在事物的感受也各自不同。套句話說,就是站在甚麼樣的立場就有什麼樣的觀念和態度。下雪,對感情豐沛的詩人是一場美景,對作官的縣長是一種瑞兆,對有錢的富紳是過冬的好機會,唯獨對貧窮的乞丐是一樁準備挨餓的不幸。如果前三個人能設身處地為他人想一想,就不至於把冬天下雪當成一件求之不得的好事,而忽略了乞丐將面臨的苦況和哀愁。

        由此可知,人與人之間的一切誤會,衝突,往往都是肇因於不瞭解對方的立場和處境。如果大家能尊重對方的需求和願望,彼此體會、諒解,任何無謂的爭端和糾紛勢必無從發生。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