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於 管理雜誌第154期
稍微對中藥有認識的人都知道,煎煮中藥有訣竅,碰到當歸、熟地等含醣量高的滋補藥材,宜用大火急煎,再轉用文火慢煎,使醣類分解更完全,服之藥效較容易發揮。所以,火後和時間,是煎藥必須掌握的二個要素。
同樣的情形,人才的培育也必須經過一番瀝煉;只有在經過一段時期的教育、訓練,才可能從陌生中摸索,最後適應,進而發揮出作用。畢竟,人才不是速食麵,一冲泡就可以馬上派用場的。
由於這是個競爭激烈的時代,社會狀況瞬息萬變,生活的步調太快,人的耐性受到功利主義的思想衝擊,似乎比以前的人減弱了許多。做事情,都講求立即的短暫效果,很少人願意再「慢工出細活」了。
在國內企業界,我們經常發現,一些員工的心態已有「速食麵」化的傾向,這毋寧是個值得檢討的問題。
這些人常在第一張辦公椅子還沒有坐暖之前,就急於想要換較大的位子,換不成,就跳槽他去,到別家公司坐另一張椅子。
人往高處爬,位子希望愈坐愈大,本屬人之常情;重要的是,自己要有往上爬、坐大位子的能耐才行。或許,這些人充滿自信,不必再經過時間的考驗,已有資格扮演更重要角色,坐更大的位子。
然而,一個主觀上自以為是個人才的員工,如果不能等待更長久時間,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又有哪一個企業主管會輕易相信他的確是個人才?
在我們的社會裡,華而不實、脆而不堅的人不在少數;究竟他們是不是真的人才,時間和績效就是最好的檢驗標準。
俗語說的好,「要口稱不如上秤稱」。一個人是不是人才,要靠大家的判斷和時間來考驗,绝不是靠自稱的。
譬如說,在公司待的時間不久,也未做出一定的成績,就要別人來認同他是人才,也是認同不起來的。
一個人要大家相信他,甚至支持他是人才,只憑幾句「公司不能破格用人」、「升遷管道堵塞」,來反證自己懷才不遇,是不能服人的。
唯有擺出事實,不斷地以績效來證實自己的能耐,才有可能講出一套為什麼自己是人才的道理來。
即使如此,今天績效好並不保證明天績效也一定會好。一個真正的人才,他的表現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不管昨天、今天或明天,都能維持一定水平的績效。
不能持久有績效的人,對公司而言就像速食麵一樣,只能飽肚一時,不能賴以生存。公司要永續經營,必須培育更多經得起時間考驗,而又有良好績效的人才;而員工想成為真正的人才,更應拋棄「速食麵」的心態。您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