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迴俄羅斯,瑪特琉斯卡小姑娘的身影又浮現眼前。自從1997年從莫斯科學成返回台灣,與她分手迄今已有22年之久,不知道曾與我朝夕相處兩年的她,如今安然否?
猶記當時我無限感傷地向她告別,她卻一臉「木」然,不發一語,令人有錐心之痛。本來,我有絕對權力帶她回台灣,因為我是花了俄幣10萬盧布買下她的,但考慮到出身寒帶的她可能無法適應台灣的亞熱帶氣候,基於「愛她就不要傷害她」的立場,返台前夕我毅然把她委交給一位俄羅斯朋友代為照顧。

我獲得瑪特琉斯卡,是在莫斯科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在1996年冬天,我參加了一項俄羅斯東正教節慶活動,看到一位佝僂著身子的俄羅斯老太太,在冷冽風雪中捧著一個佈滿雪花的套娃娃兜售。這種套娃娃,俄羅斯人稱她為「瑪特琉斯卡」。或許是與她有緣分吧,我當下就買了她。
瑪特琉斯卡是由白樺木所製成,通常都是身材胖嘟嘟,彩漆著俄羅斯民族傳統服飾,看起來淳樸可愛,充滿鄉土氣息,更有著傳統俄羅斯姑娘的風味。最特殊的是,她係由素有俄羅斯「國樹」之稱的白樺木製成,可從腰部中間層層轉開,裡面按次序會出現模樣和長相完全相同的小娃娃,由大而小,最少2個,最多達60個。彷彿在瑪特琉斯卡的肚子裡懷有一個又一個的小娃娃般,很多盼望生育小孩的俄羅斯婦女都會向她許願。所以這種「套娃娃」也被稱為「許願娃娃」。
有人說,瑪特琉斯卡是由一位俄羅斯藝術家贊助者從日本九州島引進來的。但也有人說,她是一位俄羅斯修道士所創作的。雖然身世不明,但瑪特琉斯卡則是瑪特恩娜的別名,這也是俄羅斯最普遍的女性名字之一,而瑪特恩娜一詞則源自拉丁文的瑪特羅娜,本意是「母親」或「備受尊重的女士」。由於「套娃娃」的人中藏人,正好適切地象徵著兒孫代代、繁衍不息。
回憶起往事,仍有幾許愁思。在我留學莫斯科期間,從未對瑪特琉斯卡許過任何願望,不過她在我最艱苦的留學日子裡,卻帶給我不少精神上的安慰。不必隱諱地說,我對她的感情,就好像對待自己的女兒一樣。後來我之所以忍痛讓她留在自己的故鄉,主要是考慮到這種木頭娃娃若放到台灣,恐怕會因氣候不同而發生質變,甚至彩漆龜裂,容貌變得醜陋。
儘管最後的結局是莫斯科、台北兩地分離,但在我的夢寐裡,她則是我永遠的俄羅斯情人—瑪特琉斯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