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2019年7月2日
正當台灣很樂意被美國納入圍堵中國的「印太戰略」架構之際,今年6月上旬中俄兩國領導人在莫斯科簽署了「發展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和「加強當代全球戰略穩定」兩項聯合聲明,意味著中俄戰略合作將加速亞歐政經集團崛起,以及影響全球戰略發展趨勢。由於台灣處於印度-太平洋環節,以及亞歐連結最東邊位置,理論上是可在「印太戰略」和亞歐連結之間左右逢源,爭取台灣最大的對外利益。但至今台灣始終向「印太戰略」傾斜,卻冷視亞歐政經集團可能改變全球政經戰略變化,此一問題頗值得國內有識之士省思。〈本文原題為「中美貿易戰催出中俄戰略合作新時代」,已刊載在今年7月號《海峽評論》雜誌。
一、前言
美國川普政府的「美國優先」、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極限施壓等措施,使得當前世界格局的不穩定和不確定性上升,加上中國正遭受美國貿易戰和「印太戰略」軍事圍堵,以及俄羅斯自2014年開始遭到美國實施制裁行動,相對地也成為鞏固中俄間互信夥伴關係和推進新時代戰略互動、強化與深化雙邊經貿投資關係的有利契機。今年6月5-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其間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除提出國際事務戰略合作的「中俄方案」之外,雙方也對促進中俄經貿投資合作交流方案達成諸多共識。
二、中俄發展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這次習近平主席訪俄,與普丁總統相繼簽署了兩項重要聲明,首先是發表「關於發展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聯合聲明」,此一文件是迎來今年中俄建交70週年,賦予兩國關係新的定位和內涵。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該聯合聲明出現了新的政治詞彙,亦即強調中俄關係與其他國家的相互協作是有區別的,面臨中美關係滑向新冷戰、重回舊時代,中俄關係則有方向的、開啟了進一步發展的新的建設性時代。
中國外交部已公開強調,中俄關係不針對第三方,也不會因為環境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國立聖彼得堡大學專家列克秀金那亞也指出,中俄兩國向世界發出新時代戰略夥伴的信號,也強調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這一原則仍將是未來一直要維持的基礎之一。另外,她還透露俄羅斯軍事參謀長格拉西莫夫也參加了習近平主席和普丁總統的會晤,堪稱首次,這表明會晤中必然涉及朝鮮半島、敘利亞、阿富汗、委內瑞拉、伊朗,以及「核不擴散」和戰略安全等議題,同時也顯現出中俄雙方有意願在軍事及相關技術問題上更緊密地協作。
但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研究所專家羅馬諾夫則提醒,中俄間任何形式的強化關係,都會讓西方大國感到緊張,並竭盡所能對此進行阻遏,同時也不排除這種壓力今後還將加大。不過,他倒是正向認為,在過去數十年,中俄關係已得到相當的鞏固,對於企圖瓦解中俄關係的各種徒勞無功的嘗試,兩國也早已有了免疫力!
三、中俄將加強全球戰略穩定
除了中俄兩國關係新定位之外,習近平和普丁還簽署「關於加強當代全球戰略穩定聯合聲明」。此文件係直接劍指美國片面退出「美蘇關於消除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有破壞戰略穩定、加劇緊張和不信任、引發軍備競賽之虞,更彰顯中俄兩國願意承擔堅定維護全球和地區戰略穩定之意志。這項聯合聲明也是繼2016年之後,中俄兩國領導人再次就全球戰略穩定問題發表共同立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
該項聲明指稱,個別國家出於自身地緣政治甚至商業利益考慮,按照自身需要破壞或改變現行軍控和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體系的行為十分危險,中俄兩國對此感到憂慮。特別是個別國家為謀求軍事領域戰略優勢,意圖實現「絕對安全」,獲得不受限制的向對手進行軍事政治施壓的能力,那些國家〈暗指美國〉正肆意破壞穩定維護機制。聯合聲明並且強調,維持良好大國關係對解決全球戰略性問題的重要性,核武器國家對國際安全和全球戰略穩定肩負有重要責任,理應通過對話磋商解決彼此關切的議題,增進互信水平,鞏固共同安全,避免戰略誤解和誤判。
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張軍特別針對上述聯合聲明撰文解讀,中俄兩國始終是推動政治解決地區「熱點」問題的重要力量,並重申維護安理會決議和聯合國憲章,反對單邊制裁與「長臂管轄」。另外,隨著外太空、網絡、人工智能〈AI〉等新興科技的軍事應用,正對國際安全產生重大影響,個別國家濫用國際規則的空白,不斷謀求新的軍事優勢,引發新的對抗,對國際和平和安全帶來新的威脅,中俄兩國更展示了應對新型安全挑戰的積極意願。
在中俄簽署全球戰略穩定的聯合聲明之後,普丁在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的場域更直接批評美國破壞全球戰略穩定的惡行。他舉美國把拉美國加當成自己的後院,甚至討論對委內瑞拉的軍事干涉為例,強調現在可不是全球帝國主義時代,國際事務都是要通過顧及彼此利益的談判處理的。他嘲諷美國和其盟友已經習慣了享受特權,而當這種舒適的體系開始動搖,其對手強大起來,他們不惜一切代價維持霸權的野心就體現了出來。他更對過去倡導自由貿易、公平競爭的美國和其盟友,如今開始使用貿易戰和制裁政策,公然進行經濟掠奪,武力施壓,以非市場手段摧毀其競爭對手,表達其不敢苟同之立場。
四、雙方確立經濟合作戰略性和具體方向

相較於具有戰略層次的聯合聲明,習近平主席和普丁總統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的大小規模會晤期間,中俄兩國的經濟合作關係也取得積極進展,包括繼續開展共建「一帶一路」同俄羅斯及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勾畫出許多重要的戰略性大方向,以及今後雙邊經貿投資合作的具體作為。
〈一〉共建「一帶一路」同俄羅斯及歐亞經濟聯盟對接。普丁認為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架構內,從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合作夥伴,他還期待「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能夠成功對接。此舉
將有助降低全球貿易保護的加劇所帶來的經濟風險。習近平也承諾
將增加對俄羅斯投資以改善其基礎設施條件〈甚至建高鐵〉,並通過產能合作促進俄羅斯的工業化,中國也將利用俄羅斯廣闊的土地資源發展農業合作,雙方還將加強金融合作,以利雙方的企業發展。
〈二〉最主要的戰略性合作大項目。普丁係把能源合作視為新時代中俄關係的首要優先領域。目前中俄已經合作在東西伯利亞開發油氣田和建設輸送管道,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集團和中石化集團也簽署企業協議,在中國經營液化天然氣〈LNG〉和天然氣的銷售。俄羅斯最大私營天然氣生產商諾瓦泰克公司也與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簽署出售北極液化天然氣-2號項目10%權益的合同。這些合作項目可確保中國一旦削減從美國進口LNG後的能源需求安全,也可作為中國與美國打貿易持久戰的籌碼之一。
另外,備受矚目的其他戰略性合作大方向分別有以下幾項:
1. 俄羅斯副總理阿基莫夫已宣布,俄方正與中國華為公司磋商第五代通信網絡市場發展戰略、雲端計算服務、雙方公司合作等問題。基本上普丁對美國壓制華為深不以為然,他認為華為公司正遭受被趕出國際市場的壓力,這是技術戰爭的開始,而新興產業已被破壞性趨勢肆意傷害。
2.俄羅斯航天集團總裁羅戈津已向中國方面提議,俄中兩國應可聯手打造月球基地,主要合作內容包括:分享有關研製超重型火箭的訊息,以及共同發展太空監測系統、研究外太空、未來在小行星和彗星安全方面實現國際合作,還有共同打造遙感衛星群等。俄中兩國朝太空領域發展,頗有與美國的太空站略較勁的態勢。
3.俄中聯合研製的CR929遠程寬體客機的項目工作已接近尾聲,雙方並獲得200架採購的「軟合同」〈soft contracts〉。此一寬體客機係按照國際主流適航標準開展研製,預計在2025年實現首飛,2027年完成取證並交付用戶。此一合作項目意義深遠,將強化中國把取消採購美國波音客機做為中美貿易戰談判的潛在籌碼。
4.俄羅斯副總理阿基莫夫表示,俄方正在研究將北方海域〈北極洋〉海路與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對接的可能性,從而打造將東北亞、東南亞和歐洲相連接的全球具有競爭性力的路線。由於美國祭出了以圍堵中國為目標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最近美國國防部的新版《北極戰略展望》又把中俄視為北極地區的戰略競爭者,將來中俄合作將北方海路與海上絲綢之路對接,就對應美國的北極戰略而言,極具現實意義。
5.普丁與習近平已有共識,中俄雙方有意推廣盧布和人民幣的本幣結算。俄羅斯外長拉夫洛夫也宣稱,莫斯科正致力於減少對美元的依賴,並轉為與一系列國家進行本幣結算,目前也正與中國轉為本幣結算之中,此舉將進一步鞏固已在國際金融取得很大成功的人民幣地位,同時也有助於盧布的堅挺。由於中美貿易戰激烈,中俄推廣本幣結算,應有助避免受到全球經貿局勢動盪的不良風險,同時也會間接剝損美元體系的霸權地位。
〈三〉今後雙邊經貿投資合作的具體方向。習近平與普丁共同見證了雙方簽署23份涵蓋經濟、投資、工業和教育等領域的合作文件,合作總金額超過200 億美元,以彰顯中俄經貿投資關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相當有利雙方運用各自的的競爭優勢實現全面發展。
其中,比較顯眼的合作項目有三,一是在農業領域有深化中俄大豆合作的發展規劃,俾為全面拓展和深化兩國大豆貿易和全產業鏈合作奠定重要基礎,此一項目即可幫助中國在中美貿一戰中確保大豆進口來源需求。其次是在科技創新領域支持設置中俄聯合科技創新基金,為兩國科技合作提供有力之稱。三是在企業領域包括有核能、天然氣化工、汽車製造、高科技園區建設、合資設立電商企業、深化5G合作等合作協議,其中的5G合作華為即扮演主要角色。
檢視中俄經貿投資各領域合作項目,已不限傳統的能源和資源領域,在高新科技、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領域也有積極而具體的合作方向,均將有力帶動雙邊貿易投資和產業合作。根據統計資料,中俄雙邊經貿額在2018年以歷史性地突破1000億美元,俄羅斯經濟發展部長奧列什金認為,如果中俄兩國擬定的所有合作項目和目標都順利落實,雙邊貿易額完全能突破2000億美元。
五、結語
在迎來中俄建交七十周年之際,習近平和普丁把兩國關係的定位提升至更具前瞻性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而在面對當前美國因素導致國際安全環境遭受嚴峻挑戰的關鍵時刻,中俄雙方一致體認到深化戰略互信、加強戰略協作之必要性和迫切性,也因此兩國嚴肅地宣示要共同維護全球戰略穩定,並願意在國際事務上貢獻更多的「中俄方案」。
俄羅斯總理梅德維傑夫對中俄兩國領導人的會晤和簽署兩項重要聯合聲明曾總結性地認為,當前個別國家〈暗指美國〉不計後果,公然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動輒制裁他國,打壓他國企業,不僅遏制了世界經濟增長,更危害了國際貿易發展,其行徑是短視和破壞性的,所以俄中要加強戰略協作,攜手應對兩國及國際社會所面臨的共同挑戰。
不久前,世界銀行報告提出示警,一旦西方國家擴大制裁規模,必將危及俄羅斯的經濟增長。相對地,在川普政府的「美國優先」和保護主義政策進逼下,隨著貿易戰的激化,恐將挫傷中國經濟增長。不可諱言,也正因為美國制裁俄羅斯、中美貿易戰,已使中俄兩國緊密團結在一起。顯而易見地,美國的霸權確已提供了加強和深化中俄兩國間夥伴關係和戰略互動的額外機會,中美貿易戰也同時促進了中俄雙邊經貿投資合作向前推動,以及深化「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的步伐。
最後必須一提的是,站在台灣的立場,考量到本身的地緣政治經濟位置,我們究竟是要選擇與太平洋彼岸遙遠的美國來「聯美制中」,盲目投入「印太戰略」的漩渦,進而與中國的關係斷裂;還是要認清新時代中俄關係發展大趨勢,與美、中雙方保持基本平衡關係,甚至維護和深化兩岸既有合作關係,進而搭「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北方海路與海上絲綢之路連結的列車,拓展台灣進入俄羅斯、中亞、歐洲更大範圍空間的機會,就深值國人深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