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2019年9月26日
前言
今年9月4-6日在俄羅斯濱太平洋的海參崴舉辦之東方經濟論壇,有來自亞太、歐美50多國逾5000名代表出席,論壇主賓有印度、日本、馬來西亞和蒙古的國家領導人,其他還有中國大陸、越南、韓國、北韓、盧森堡等國的副總理,以及相關領域部長出席,該論壇已成為亞太政經事務重要對話平台,其宗旨也從初始的發展俄遠東區社會經濟,並與亞太經濟合作,擴大到與歐亞經濟聯盟(EAEU)對接,以期建構「大歐亞」共同經濟空間。該論壇為強化影響力,更積極在每屆論壇鋪排相關國家領導人對話,尋求確保區域安全穩定發展之道。
俄羅斯領土橫跨歐亞大陸,正像其國徽的「雙頭鷹」般,一眼看西方(歐洲),另一眼望東方(亞太),擁有獨特的地緣位置優越性。普丁總統在2000年提出「東方政策」,作為俄羅斯長遠的國家發展戰略,繼而在2015年下令在海參崴舉辦面對亞太的東方經濟論壇,以與自1997年就舉辦的面對歐洲之聖彼得堡經濟論壇相呼應。今年適逢中美貿易戰升級、亞太貿易投資前景出現高度不確定性,加上美俄關係惡化、朝鮮半島關係緊張,使得該論壇頓成國際矚目焦點。儘管台灣習慣於以美國觀點看世界,蔡英文政府又蒙著頭力推南向政策,無視於東北亞和歐亞格局正在發生本質上鉅變,但本文仍認為深度掌握東方經濟論壇的意義和發展,對台灣要走向世界有絕對的必要性。
普丁推動面對亞太的「東方政策」
俄羅斯的傳統外交經貿政策偏向歐洲,在現實上其製造業和人口也主要集中在歐俄地區;相對地,俄遠東區(含西伯利亞)的土地面積雖占全俄三分之一、但人口卻只占全俄的5%,整體開發速度遠落後歐俄地區,並造成嚴重的東西發展失衡。為改變此一問題,2000年普丁總統在汶萊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APEC)峰會上,首度提出「俄羅斯:新的東方前景」報告(簡稱「東方政策」),宣稱將致力於把遭邊緣化、發展落後的俄遠東區融入亞太經濟圈,進而與歐洲連結。
上述政策的主要重點,包括:(一)推動亞洲貨物利用橫越西伯利亞大鐵路運輸往歐洲,以及亞洲國家飛機利用俄羅斯領空北極圈飛往歐美地區;(二)與亞太國家共同開發西伯利亞和俄遠東區的礦產、能源等資源,並為這些天然資源尋找新市場;(三)俄羅斯在亞太地區不再只是原料供應者,同時也是現代工業技術〈煉油、能源、醫藥、資訊科技等〉的提供者;(四)俄羅斯的太空科技也能用來協助亞太國家發射衛星、探勘礦產、預測天候,以及環境保護、預防天然災難等。
然而,儘管俄遠東區的天然資源相當豐富,但因勞動力嚴重不足、營商投資條件落後,導致經濟建設停滯不前,加上當地民族主義強烈,周邊區域不穩定,除與日本有島嶼主權爭議外,朝鮮半島的衝突危機亦持續存在,使得「東方政策」推動受阻。尤其2014年因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半島經全民公投同意「脫烏入俄」後,歐美指控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領土,並對俄祭出經濟制裁措施。俄羅斯為擺脫西方國家制裁造成經濟衰退,轉而積極在「東方政策」指導原則下,優先發展俄遠東區和設置海參崴自由港,冀望藉由擴大開放程度,能夠有效面對亞太市場;普丁總統更下令舉辦東方經濟論壇,以落實此一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
東方經濟論壇推動「大歐亞」倡議
東方經濟論壇迄今連續舉辦五屆。第一屆論壇(2015年)聚焦在投資項目推介、為投資者建構透明環境、探索宏觀區域的投資環境、各夥伴國家企業活動,另外也安排了外交專場。第二屆論壇(2016年),關鍵議題觸及俄遠東區的基礎建設、私人投資、中小企業、衛生事業、能源、礦產、加工、運輸、旅遊、金融、外資合作等,還首度提出「發展〝從里斯本到海參崴〞經濟合作」倡議,強調俄遠東區具有地理位置優勢、豐富的資源基礎,並呼籲亞太和歐美企業積極參與發展,從而建構起從歐洲的里斯本到亞洲的海參崴之共同經濟空間。此即所謂的「大歐亞」倡議。
第三屆論壇(2017年),主題特別突顯俄遠東區經濟政策和投資潛力,以及為國內外企業創造最舒適的營商條件。該屆論壇吸引到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韓國總統文在寅、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與會。由於同年4月中國大陸在海參崴設立總領事館,因此得以深化參與俄遠東區發展計畫,以及促使「一帶一路」和歐亞經濟聯盟對接。第四屆論壇(2018年),主題設定為「遠東地區:拓展機會範圍」,並首次設立「創新疆域」活動板塊,幫助各國青年創業尋找合作夥伴和風險投資。由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親率龐大代表團與會,使得該屆論壇的「中國」色彩耀眼。習近平此行不但簽署俄遠東區與中國東北省分合作綱領、跨國天然氣投資計畫,並把「東方政策」與「一帶一路」對接的合作項目具體化。
連續四屆的論壇,隨著俄羅斯內外部環境變動和不斷新增的需求,已從單純的經濟合作交流,擴大發展成各國政治家、企業家和經濟學者的多元對話平台,甚至還外延至與歐亞經濟聯盟、上海合作組織、APEC等多邊機制的各種形式之合作。普丁總統更全力運用此一論壇場域,遊說和爭取各國共同參與下階段俄遠東區發展大計畫(2025-2035)。他曾公開宣稱:「俄羅斯經濟發展前景就在俄遠東區!」
今年東方經濟論壇的政經對話相對突出

今年的第五屆東方經濟論壇,主題是「遠東:發展新機遇」,並特別安排有「從太平洋到大西洋共同經濟空間」大型會議,以及俄羅斯與中國大陸、日本、印度、東協、韓國的個別雙邊商業對話。本屆的主賓為印度總理莫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和蒙古總統巴特圖勒嘎,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越南副總理鄭廷永、韓國副總理洪楠基、北韓內閣副總理李龍男等人也率團與會,因此俄羅斯與相關國家的雙邊政經對話相對突出,其重要性甚至凌駕論壇設定的議題。譬如:
(一)印度提議建立「印俄日」新架構
在俄印對話中,莫迪總理提議建立「印俄日」新架構,由於印度與中俄、日美已分別建立三國合作架構,這次提議顯然有與「中俄印」、「日美印」維持均衡戰略的企圖。雖然日本擔心刺激美國而持謹慎看法,但這恐將是未來印太區域內三個小三角(中俄印、日美印、印俄日)鼎立的前奏。近年來美印貿易關係出現矛盾,加上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與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倡議、俄羅斯的「大歐亞」戰略呈現抗衡態勢,印度必須製造「多極」格局才有利於本國利益。但值得注意的是,莫迪曾公開宣稱「俄印並不接壤,但靈魂是相似的!」目前又大量採購俄製先進軍事武器,今後若再成功拉攏日本成為「印俄日」新架構,則不排除會對中國大陸形成一道包圍網!
(二)日本要求解決「北方四島」歷史問題
在俄日對話中,日本除強調已在俄遠東區投資超過150億美元,今後還有進一步發展空間,試圖勸服普丁總統儘早締結兩國和平條約,以解決千島群島(日方稱「北方四島」)主權爭議的歷史問題。但普丁仍堅持,「千島群島問題的起點是1945年,它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併入蘇聯的。」由於日本係以1855年俄日簽訂的雙邊貿易邊界條約為依據,要求歸還擇捉島、國后島、色丹島、齒舞島等「北方四島」,後來在1956年日蘇簽署聯合宣言,蘇聯則只同意在雙方簽署和平條約後考慮向日本移交色丹島和齒舞島;不過,日本認為該聯合宣言只是部份解決,而從未放棄對所有四島的索求。至於普丁的立場背後,除考量俄羅斯人民的民族主義情緒,也對日美安保同盟持有戒心,特別是日本迄今仍占有戰後本應歸還中國的琉球群島,相對之下,千島群島問題並沒有立即解決的迫切性。
(三)俄羅斯強調中俄正致力強化國際機構和安全體系
在俄中對話中,普丁總統讚賞中國大陸是俄遠東區最大投資者,並說兩國有一致的地緣政治利益,雙方正致力強化國際機構和安全體系,以及在軍事領域展開合作。胡春華副總理則指出,中俄雙方將在2024年實現2000億美元的貿易額目標,並支持在做大傳統貿易基礎上,積極培育新增長點,實施好戰略性大項目,以及提升貿易投資便利化,擴大農產品貿易,加快跨境電商和服務貿易等發展。另外,必須一提的是,普丁在東方經濟論壇期間,毫不避諱地公開力挺中國,針對美國指控中國竊取機密打抱不平,除直接斥之為杜撰外,還指稱「西方的主導地位正在終結,如果沒有中國和印度這樣的經濟巨頭加入,任何國際組織(如G7)都不會有太大意義」。
(四)韓國提議修復因地緣政治風險斷裂的遠東地區價值鏈
南北韓的國家領導人都沒有出席今年的東方經濟論壇,只分別派出副總理代表參加。韓國副總理洪楠基轉述文在寅總統的提議,通過朝鮮(即北韓)修復因地緣政治風險斷裂的遠東地區價值鏈,就可重現東北亞繁榮局面,並實現歐亞復興。他還提議韓國-朝鮮-中國-俄羅斯四方共同開發遠東接壤地區,把該地區打造成鐵路、電力、天然氣等能源樞紐。北韓副總理李龍男也宣稱,朝鮮正致力於推動經濟發展,並加強與俄遠東區在所有領域的開發合作。但最吸睛的是,洪李兩人在論壇晚宴曾短暫晤談,後來洪在個人臉書上發文寫道,「與李龍男的會面雖短,但餘韻悠長。」由於去年文在寅總統與北韓領袖金正恩簽署的共同宣言和板門店宣言,迄今未能落實,導致雙方對話停擺,這次洪李會晤能否有助雙方領導人恢復對話,外界諸多臆測。
(五)越南宣稱石油合作是俄越最具戰略意義的項目
越南國家領導人也未出席今年的東方經濟論壇,改由副總理鄭廷勇代表參加。由於2016年越南已與歐亞經濟聯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並成為俄越經貿投資合作的重要突破口,而這次論壇更提供深化兩國合作的機遇。最明顯的是,石油合作已被視為俄越最具戰略意義的項目。鄭廷勇強調,越南支持俄羅斯石油企業依照包括《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擴大在越南大陸礁層探勘和開採活動,並建議俄越聯營的石油天然氣企業參與在俄境內具有潛力的油氣礦投資開採。過去中越雙方在南海有主權爭議的海域探勘資源,屢屢發生緊張事件;如今越南加強與俄羅斯合作探勘大陸礁層油氣,恐將讓中越在南海海域探勘資源衝突更加複雜化。
結語:通過中國大陸走進俄遠東區是最短捷徑
今年的東方經濟論壇,蔡英文政府雖忽略它的存在,但該論壇面對亞太和推進「大歐亞」戰略的進程仍在快速發展中,似已牽動歐亞地緣政經格局,當台灣無法參與其中時,將來必遭邊緣化,而淪為「Anyone but Taiwan」的亞細亞孤兒。所以此時此刻,大家理應正視此一現實,未雨綢繆,才能應對變局。
回顧2002年陳水扁總統執政時,民進黨扶植下的台俄協會曾主導台灣公私部門「抱團」北進,以「中華台北」名義參加在海參崴舉辦的APEC投資展覽會,當時的交通部、勞委會部長級官員均同行,並企圖以此作為跳板進一步拓展和提升台俄關係。然而,俄羅斯對台灣關係政策早已明確定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俄羅斯不會與台灣發展任何形式的官方關係,最後徒留「海參崴春夢」一場。近幾年因美國制裁俄羅斯,台灣的「親美」立場自然不利發展台俄關係,甚至因美國「反中」動作頻仍,台灣亦步亦趨,甚至與中國大陸陷入「冷和」關係,導致俄羅斯對台灣更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總之,對台灣而言,通過中國大陸走進俄遠東區、甚至全俄羅斯是最短捷徑。因為東方經濟論壇已提供中俄經貿投資合作緊密化機遇,當中國東北省份與俄遠東區簽署了合作綱領,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也與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開始對接,一個「大歐亞」市場遠景正在浮現。面對此一大趨勢,台灣若能先處理好兩岸關係,並從兩岸與俄遠東區的價值鏈分工著手,即不難創立兩岸-俄遠東區、甚至更大範圍的兩岸-俄羅斯的經貿投資合作新關係和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