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 2019/01
屠格涅夫〈Ivan Sergeivich Turgenev,1818~1883〉是十九世紀俄羅斯最傑出的寫實主義作家之一,也是將俄羅斯人民的生活和文學介紹給西方世界的重要功臣。就過去國人所能接觸的資料,以及所能理解的有關他的生平和寫作的情形,也僅止於這樣的描述:
屠格涅夫出身於貴族之家,曾受德國謝林和黑格爾哲學思想的洗禮,是個典型的「西歐主義者」,也是一位人道主義者和自由主義者;其作品包括一部足以比美國的『黑奴籲天錄』、反映俄羅斯農奴生活的『獵人日記』,以及通稱六部曲的『羅亭』、『貴族之家』、『前夜』、『父與子』、『煙』、『處女地』。這六部曲對俄羅斯十九世紀40~70年代社會經濟的急速變遷,資主主義來臨前後各階段的文化生活面目,以及新生事物和人的真貌,均有相當深刻感人的描寫。
但是,國人除了知道屠格涅夫的作品在藝術結構上十分偉大,內容客觀地反映了真實的生活外,對於他的情感、個性、藝術觀點和人生哲學層面,就很難進一步掌握了。新潮文庫出版的『屠格涅夫傳』,正好為國人彌補了此一缺憾。該書的作者莫洛亞是法國著名的傳記文學家,曾經為雪萊、拜倫、雨果等偉大作家立傳,通過他傑出的藝術手法,使得他所所寫的傳記被譽為「小說化的傳記」。『屠格涅夫傳』是他另一本震撼傳記文學界,且具有不朽聲名的作品。
在這本『屠格涅夫傳』裡,莫洛亞除直接引據屠格涅夫的作品和備忘錄之外,
同時還參酌了研究屠格涅夫的重要論著、特別是普拉特諾夫的『俄羅斯史』,進而充分把握了屠格涅夫本人、作品、時代背景三結合的縝密研究方法,完整地記述了屠格涅夫的生平事蹟,尤其對他的藝術觀點和人生哲學予以詳盡的分析,這對於那些曾經誤解屠格涅夫的人,不啻是一個公正而客觀的交代。
屠格涅夫是一個溫和的貴族作家,以追求平衡與涵養為鵠的,視和諧與節制為「藝術與智慧」的最高表現。他向來不主張極端,總是避免在自己的作品裡描寫野蠻、暴力,但也不曾向我們提出道德、形而上的學說,有的只是力求揭露人類生活的真理,客觀而忠實地描述自己所見的事物,並且把寫實這個東西提升到詩的高層次上,但是這其中就蘊藏著相當濃厚的人道主義襟懷和社會意識。
從另一角度看,屠格涅夫也是一個悲觀主義者〈Pessimist〉,他的心靈有一股深沉而廣泛的憂鬱、一種對斯拉夫民族的悲哀情愫,他認為相信「自然是善者」乃是瘋狂的行為,在他的眼裡,一切善惡、正義、幸福都無非是一種無知的,被巨大力量所支配的東西罷了。
類似這種探討屠格涅夫的「藝術觀點」和「人生哲學」的研究,在國內可謂鳳毛麟角。迄目前為止,我們只看到莫洛亞的這本『屠格涅夫傳』,因此,所有喜愛「倔傲而憂鬱的屠格涅夫」的人,豈能喪失進一步暸解他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