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入世 救苦救難

        —-–鐵眼刻了三套藏經,前兩套不見其形,但比第三套更神聖—-

        宗教是一種制度,也是一種組織,它普遍地存在於古今中外的社會裡。宗教的思想和儀式,對社會人心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力;尤其是宗教的「利他主義」(Altruism)的道德觀念,對於社會的進化更有無法估計的作用。所以,站在整個社會的立場而言,能夠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的入世宗教,才能弘揚教義,教化人類,積累善果;而篤信這種宗教的人,在面對社會的苦難時,也才能慈悲為本,犧牲奉獻,使不幸的人減少其不幸,使痛苦的人減少其痛苦;他甚至會把自己的幸福施與眾生,使眾生得享幸福。

        日本境內流傳著一則感人肺腑的宗教故事:

        鐵眼是一位虔誠的教徒,他鑒於當時只有中文版的藏經,所以發願要鐫刻一套日文版的,該套藏經計有七千餘卷,其工作之艱巨可想而知。

    為了達成這樁心願,鐵眼開始沿門扥缽,籌募「刻藏」基金。事經十數年,他終於募足款額,準備動工開版。

    詎料,就在這時候,宇志川河水突然氾濫,滾滾怒濤不但使人畜、房屋流失,也帶來嚴重的饑荒。鐵眼由於慈悲心切,立刻把辛苦募得的「刻藏」資金悉數挪作救濟災民之用。飢荒過後,他只得重新進行募款工作。

    又過數十年,鐵眼「刻藏」基金眼看就有著落了,沒想到日本境內竟發生傳染病。鐵眼目睹眾生陷入苦難的劫數,又將千辛萬苦籌集的經費,移作拯救病患之醫藥費。

事後,鐵眼第三度籌募資金,歷經辛酸二十餘載,他的願望始克達成。他的藏經刻版今日仍收藏在京都的黃蘗寺中。

        迄今,當地的日本人始終懷著無限的感恩之情,對自己的子孫說:「鐵眼刻了三套藏經,前兩套不見其形,但比第三套更神聖、更有意義。」         由此可見,凡是信仰宗教的人,其首要職責固然是弘揚教義,勸人為善,但徒托空言並不能獲得成效。所以除了從思想、觀念的層面去感化他人之外,更要透過生活腳踏實地實踐教理。鐵眼最令人敬服的就是他那種積極入世、造福眾生的作為和精神,而不是消極地誦經禮佛或刻印經書的法願。佛家所謂「普渡眾生」,就是要我們犧牲奉獻,救苦救難。這是所有虔誠的教徒,不該忽略、遺忘的課題。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