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反詐訛有請果戈里

2019年6月21日

    舊俄沙皇時代的作家果戈里,以他的諷刺名劇《欽差大臣》刻劃出當時官僚臉譜的牛鬼蛇神,揭發政治場合上一切的迎奉、阿諛、詐騙、腐敗現象,而成為寫實主義的翹楚。由於在果戈里筆下的這些邪魔妖道始終存在任何一個時代,即使在目前的台灣社會亦然,甚至充斥著犯罪詐騙,乃至政治詐騙等。因此,《欽差大臣》深值再賦以新的意義。看來,台灣反詐訛,亟需有請果戈里!

   1836年,俄羅斯彼得堡的亞力山大劇院首次公開演出一齣果戈里的諷刺名劇《欽差大臣》。主要情節是,在一個由腐敗官僚統治的地方城市,有位名叫赫萊司達柯夫的低階官員,被一位貪婪成性的市長和幾位昏聵傭俗的官吏們,誤認為是來自彼得堡中央、攜帶秘密諭旨的欽差大臣,而競先迎奉、諂媚。赫萊司達柯夫也樂得將錯就錯,不但趁著人們懼怕高官視察的慌亂心理,盡情吃、喝、玩、樂,頻頻收取賄賂,並進一步騙取到市長女兒的婚事。直到赫萊司達柯夫私下寫信向自己朋友炫耀這份「榮幸」,意外被郵政局長破獲,整部劇情才在真正的欽差大臣駕臨聲中落幕結束。

一、《欽差大臣》刻畫的官僚臉譜若似牛鬼蛇神

        果戈里的喜劇作品《欽差大臣》,因匯集了當時俄羅斯社會生活中一切墮落、缺乏正義的事務和現象,並通過反面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刻而尖銳地揭發沙皇時代官僚體制的黑暗,所以引起統治階層極端的不滿和憤怒。果戈里也緣此蒙受龐大政治壓力,最後導致罹患恐懼症:害怕自己被活埋。

        《欽差大臣》裡所呈現出的各種人物的可憎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諸如粗俗鄙陋、好刮民財的市長安東諾維奇,投機主義者、好玩弄風情的市長夫人安德烈夫娜,謊話連篇幾乎達忘我境界的冒牌欽差大臣赫萊司達柯夫,猜忌成性的包打聽先生郵政局長施其金,性情急躁而好奇的傻地主鮑勃欽司基與道勃欽司基,好鑽營、詐欺的多事鬼慈善關管理員傑姆略吉卡等等,都活靈活現地喚醒所有被壓迫的俄羅斯人民,想起那些生活於過去、如實猖獗於現在的寄生蟲、唯利是圖者、淫蕩腐化者和卑鄙齷齪的官僚嘴臉。

        無庸置疑,政治場合上一切詐騙、貪汙、賄賂、迎奉、阿諛等醜惡現象,都存在於任何時代、官僚統治的社會裡。果戈里筆下的《欽差大臣》那個官僚制度之所以產生,誠然有其客觀歷史事實作根據。我國著名學者鄭學稼曾點評:「在沒有人民聲音的舊俄時代,出現《欽差大臣》的官僚,是必然的。」長久以來,以農奴制度為經濟基礎的舊俄沙皇時代,其統治階層的主要財富都直接取自對農奴勞動力的剝削。貴族地主則秉持階級優越意識,不但剝奪俄羅斯人民的土地,又坐享農奴勞動生產果實;既不納稅,也不必服兵役,又獨占受教育機會,早已形成一個絕對專制的特權共生集團。

        在類此環境下,沙皇專制的統治方針必然聚焦在如何有效地防止農奴叛變,以及逼使農奴願意低聲下氣地為統治階層從事勞動生產。而為維護統治階層本身的利益,沙皇還建構了一個由大小貴族地主組成的官僚體系,並挟持東正教施行「政教合一」,進而麻醉農奴,使之認為專制制度是最合適俄羅斯國情的一種政治形態,

        歷來的每一位統治者也莫不如此,尤其「踏著十二月黨人死屍登上王座」的尼古拉一世,更是跋扈、專制。他一登基,隨即力行反動的黑暗統治,先後擴充秘密警察制度來鎮壓反沙皇的民主革命運動,同時加強檢查制度,禁止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等自由,並且視大學為革命淵藪,監視甚嚴,既限制大學招生名額,又干涉學校教授課程。

        上述種種不允許俄羅斯人民發出聲音的封建惡勢力統治,是最有利於官僚們假公濟私、貪贓枉法的行徑了。也因此,果戈里在《欽差大臣》裡所刻畫的官僚臉譜之若似牛鬼蛇神,絕非偶然。總歸一句話:這是沙皇專制官僚統治下的產物。

二、故事直接取材於日常生活、用語很通俗口語化

        瞭解《欽差大臣》裡官僚產生的時代背景後,有必要進一步探討它在俄羅斯文學史上的價值和意義。果戈里已認識到:作家的個人生活,是緊緊連繫著整個社會生活而改造的;文學作品暴露社會制度的黑暗面,發掘人民生活的鄙陋,並且憑著客觀的、細密的、深刻的敏銳觀察,所作出的無情批判,無非在要求重新改造那不合理、畸形的人民生活,以便創造一個更光明、更有正義的社會。

        由於果戈里懷著一份關心祖國命運和人民幸福的理想,以致他在《欽差大臣》裡所塑造的人物的那種令人難忘的卑劣形象,在在是對當時俄羅斯社會制度、人民生活型態的一種判決。《欽差大臣》這樣一個本來就是「錯認身份」的滑稽故事,卻也在他寫實主義技巧的處理下,逐漸變成一部深邃的、社會化的喜劇,而勘能與當時所有致力抨擊沙皇專制和農奴制度的民主革命份子的立場相近。果戈里具有批判性的、寫實的諷刺技巧,遠非他同時代一般作家所能比擬。

        特別是,過去俄羅斯諷刺世俗的創作,不免因為對生活描寫過於抽象,而與現實相脫節,對人生產生不了深厚的影響。果戈里的《欽差大臣》則不然,他的故事、情節或人物,都直接取材於日常生活,用語也很通俗、口語化,甚且時而穿夾一些俄羅斯人民慣用的粗話或俚語,很真實地去刻劃沙皇時代官僚的醜態,以及替俄羅斯人民揭露出那種赤裸裸、鄙陋的社會現象。

三、貪汙、賄賂儼然已成為一種「自然法」

        就此評量,果戈里的創作在俄羅斯文學發展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所蘊含的政治意義,乃是俄羅斯人民之所以歡迎他的主要因素。以下,茲信手摘出幾段《欽差大臣》裡的情節、對話,以供認識這項事實。

    (一)當彼得堡中央的欽差大臣正帶著秘密諭旨前來查訪消息傳開後,那位心虛的市長,馬上對郵政局長說:「……為了我們公共的利益起見,您能不能把所有經過郵政局的收發信件,略為拆開來查看一下:裡面有沒有甚麼告發或通信報告的事情?」而郵政局長毫無思索地立即回答:「我知道!我很清楚!這個您不必教我,我也會這樣做的。」筆者按:市長和郵政局長這番對話,已明顯勾畫出沙皇反動統治下嚴苛的通信檢察制度。

   (二)為了應付欽差大臣的查訪,那位市長即向身邊的人說:「……假使問起五年以前曾撥款蓋建慈惠院的教堂,為什麼一直沒有蓋好?那麼不要忘記說有開始建蓋,但後來卻發生火災被燒掉了,公文檔案裡有市長呈核過的聲明為證。……」筆者按:市長親口說出這一段話,十足點破了沙皇時代封建官僚因循怠職、貪贓枉法,對上蒙蔽、對下欺壓的事實。

    (三)面對著冒牌的欽差大臣,那位市長還自我掩飾地說:「……我手裡從沒有拿過牌,連怎麼打法也不知道。我一看到牌就發急。……」又不屑地說:「我不如把打牌的時間轉用到思考推動國家的利益上去。」聽完市長這一番話,市府督察官已低聲憤怒地詛咒著:「這渾蛋,他媽的,昨天打牌才贏了我一百盧布呢。」筆者按:就這一段情節來說,不難看出沙皇時代官僚機構的虛偽矯飾、陽奉陰違,以及賭風之盛。

    (四)見到了冒牌欽差大臣,商人便控訴說:「市長徵收苛稅,逼的我們只好上吊…。他一到我們的店裡來,看到甚麼好東西就取走什麼。看見一疋高檔的呢子布料,就說:…『送到我家去吧!』」筆者按:從這段商人的控訴可知,沙皇時代官僚們秉持統治階層的優越意識,肆意榨取人民的財富,以滿足自己的貪慾,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五)當那位市長攀交了冒牌的欽差大臣後,除一再藉機對他行賄,還洋洋自得地向自己的夫人說:「……看來現在應可以謀到一個大職位了,因為他〈指欽差大臣〉和所有彼得堡高官都是好朋友,並且時常進宮廷,看來,我的官職也會慢慢調升的,最後還可能升至將軍地位。」筆者按:市長這番話,道出了官僚主義那一幅猥瑣的「陞官發財者的畫像」,委實令人作嘔。

   (六)銅匠太太向冒牌的欽差大臣控訴市長惡行:「……本來應該抽到裁縫的兒子去當兵……但是他的父母送了一份厚禮給市長,結果變成挑上了商家太太的兒子,後來商家太太也送了三疋高檔布料給市長太太,結果市長只好找上我了,抽調我兒子去當兵。……」筆者按:這段無奈地控訴,道出了在封建專制惡勢力統治下的社會,有錢商人的兒子有錢就有門路逃避當兵,而卑微、弱小的勞動階層人物,卻只有被迫征調當兵的義務!

   (七)冒牌欽差大臣向市長夫人吹噓說:「……我在彼得堡有一座第一等的房子。……家裡也常舉辦舞會。……桌上擺放的進口西瓜就值七百盧布,鍋子裡的湯則是用輪船從巴黎運來的。我每天參加舞會,常有人陪伴打牌,外交總長、法國公使、英國和德國公使,還有……。」他又吹噓地說:「有一次我甚至擔任過司長。……連國務委員都怕我。……我每天進宮廷。明天我就將升為元帥……。」筆者按:實際上冒牌欽差大臣不過是彼得堡一個十四職等小官吏而已。他這一番撒謊,除了說明自己的無恥、卑鄙,也間接道出俄羅斯上層社會競相以生活的豪華、奢侈和能夠攀交外國官員為榮,充斥著封建官僚的腐化思想和洋奴心態。

        綜合前述,我們可以看到一項事實,那就是在果戈里《欽差大臣》的時代面前,開展了一個極其醜惡的世界。借用俄羅斯著名評論家拉弗雷次基的話:「貪汙、賄賂儼然已成為一種『自然法』,官場中還流行一種道德,即貪贓枉法的程度與其官位高低成正比。」

四、詐訛的幽靈在台灣上空盤旋,有請果戈里來驅邪

    總而言之,詐訛、貪汙、賄賂、剝削、低能、頑固、無知、吹牛、拍馬屁、不負責任等官僚現象和特性,在舊俄時代的社會並非偶見於個別人物的貪慾,或因物質環境誘惑所造成的結果,而是在國家絕對專制惡勢力統治下,為保持特權、官俸而普遍存在的問題。儘管當時也有覺醒的人企圖把新生力量注入舊有封建官僚階層,但最後並未能使情況好轉,畢竟官僚存在的基本條件就是不需要有「誠實」的這項節操。就此角度看,果戈里這部諷刺性劇作《欽差大臣》勇於暴露封建官僚統治的醜惡臉譜,才是我們不可置諸等閒的。

        儘管果戈里嘲諷劇作《欽差大臣》所刻畫的邪惡官僚眾生相臉譜,已是180年以前的往事。但不可諱言,此際此世代也可對《欽差大臣》賦予新的意義,因為在官僚體制下人性墮落的詐訛的幽魂,迄今依然在我們的上空盤旋。寫到這裡,也不禁要問:「台灣的犯罪詐騙橫行國內外,政治詐訛也時有所聞,是否時刻已經到了,有請果戈里來驅邪?」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