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2019年8月29日

前言:探幽釣魚台會通姜太公
每逢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主角姜太公的慶誕吉日(農曆8月3日,今年為國曆9月1日)到來,我都不由得憶起20年前有次突然興起,隻身遠赴大陸陝西寶雞渭水的磻溪,探訪姜太公在釣魚臺垂釣遇周文王歷史遺跡的一段往事。這個釣魚臺與中日兩國在東海發生主權爭議的釣魚臺同名,但其歷史更為深遠,且具道教神祕色彩。筆者該次探幽,曾與姜太公有著難以言詮的會通,更在腦際烙印了他那「乾坤垂一釣」的謀略與堅毅形象。
姜太公年屆七十,不以白髮照綠水為憾,背對水面,用長竿短線,離水三尺,直鉤垂釣,以待願者上鉤,一酬終生大志。最終,他果然知遇於思賢若渴的周文王,被拜為國師,繼而輔佐周武王,得以逢時吐氣思經綸,更進一步被畀以三軍統帥實權,在牧野一戰大破商朝紂王軍隊,由此建立起西周王朝。
因為姜太公用直鉤而不用彎鉤垂釣,(這怎可能釣到魚?)所以曾被譏為:「無謀空想百歲。」但他對此則笑稱:「寧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負命者定會上鉤來!」若從他先後把周文王、周武王釣上鉤的結果論看,他的這一舉措如實是宋代詩人蘇軾詩句「蒼崖雖有迹,大釣本無鉤」的寫照。

真實歷史記載的「太公望」
姜太公在《封神演義》裡對戰死的將士擁有加封神位的道術和法力,而在正史《史記.齊太公世家》的確載有這號人物。姜太公本名姜子牙,另有多個稱呼。他的祖先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地賜姓「呂」,所以他又叫呂尚。後來,姜太公在磻溪垂釣時值遇周文王,備受賞識。周文王提及自己的祖先太公時曾說,將會有聖人來幫助建立周朝,以致姜太公又被尊稱為「太公望」。至於「姜太公」此一稱謂,則是他輔佐周文王討伐商紂有功而獲得。再者,姜太公的另一名稱「齊太公」,乃是周武王打下江山後封賜齊國給他而得名。
在《史記》相關記載中,呂尚(即姜太公)早年嚐盡貧窮,年老時,以漁釣之術企圖勾引西伯(即周文王)。有次西伯準備出巡打獵,先占卜,顯示所獲獵物不是龍、虎、熊,而是「霸王之輔」。於是西伯出獵,果然在渭水的磻溪遇見西伯。兩人一席話後,西伯很高興的說:「先君太公曾說將有聖人前來輔助,周朝得以大興,莫非您就是那位聖人,吾太公望子久矣!」所以西伯尊稱呂尚為「太公望」,後駕車載他一同歸去,並奉之為國師。
談及姜太公的身家背景,到了他這一代已蕭條貧困,他還一度淪落充當屠牛賣肉之徒,也曾賣酒做小生意。不過,由於他知識淵博,深諳謀略,也在商紂時期擔任過小官吏,管理漁政和養馬業務,後來因無法容忍紂王的無道兇殘,遂求去,歸隱海濱,多年後才得到周文王尊禮。姜太公輔助周文王期間,推動了三大工作;一、對內修德愛民、發展農耕生產,增強自身實力;二、對外以德號召同盟國,擴大政治威望和外交影響力;三、擴大勢力地盤,壓制商紂氣焰,形成「天下三分、其二歸周」的格局,最後一舉攻滅商紂。
道教神界傳說中的「散仙」
在道教神界的傳說裡,姜太公是元始天尊的徒弟,於崑崙山隨師父修道、學法術40多年,後來奉命下山代天行道,掌管打神鞭和封神的重責大任。於是,他階同各路神仙協助周文王討伐暴君商紂,拯救苦難蒼生百姓,並建立周朝長達808年基業。這段神話故事記錄在《封神演義》一書。戰爭期間姜太公把元始天尊交付的一張標註所有神靈和神位的名單(即所謂「封神榜」)貼在封神台柱上,又戴頭盔、穿鐵甲,手拿黃令旗,驅動神鞭,駕著戰車,引領所有戰亡的孤魂野鬼到另一個世界,同時封賜360位各種不同層次的神位,這就是著名的「封神」。

封神之後,姜太公已無任何神位可封給自己,元始天尊就讓他當個沒有固定神位的「散仙」,祂所到之處,眾神都得讓位給祂。姜太公這一頭銜相當程度具有「監察神」的身分地位,為了防堵眾神瀆職,祂常坐在宮廟和民屋的門楣上,兼可防患惡鬼潛入肆虐,循此,民間廣泛流傳在房樑上張貼紅紙,書寫;「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之類的話語,或張貼姜太公圖像,都有助於趨吉避凶。另有一傳說,在封神到最後階段,只剩下東嶽大帝和豬欄神兩個空缺,其實姜太公已替自己預留了東嶽大帝位置,孰料武成王黃飛虎先選定東嶽大帝,他也只好屈就擔任豬欄神了。這也是為什麼早期的農村社會裡,農民都會在豬欄貼上寫有;「姜太公在此,百事無禁忌」之類話語的紅紙,或張貼姜太公圖像,以祈求養豬順利成長,畢竟養豬乃農村社會的主要經濟命脈。

姜太公的神格屬「正」,援此而來。祂既是高高在上俯視監察眾神的散仙,積極防堵眾神瀆職,以及驅邪除鬼;復是屈膝謙卑守護廣土眾民,混跡豬群的豬欄神。祂的能高能下,能大能小,頗值世人、尤其是為官者引為借鏡。尤其姜太公在道教神話中,擁有道術高明、法力高超、威武剛猛的「戰神」形象,以及身負公正不阿為戰死鬼魂封頒神位的莊嚴角色,再有不私心自用、不爭搶神位、不貪愛頭銜的豬欄神扮演,凡此在在令人印象深刻,使祂在民間頗孚眾望,儼然眾望所歸。
另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較早期封建時代的王室祭壇中,姜太公因協助周文王、周武王伐紂成功,故此也始終以「戰神」之姿領有一席地位。到了唐玄宗在位時,他下旨在都城和轄區內廣建供奉姜太公的廟宇,從此濫觴了其後各朝代官方修建文武兩廟宇的慣例,文廟供奉孔子,武廟供奉姜太公。不過,後來武廟主神已逐漸被關公所取代。他方面,在民間習俗裡,每逢農曆過年時,人們常把姜太公圖像掛出來,相信此舉可避免邪神惡鬼來犯,過個好年;有些人甚至將姜太公圖像如明鏡高懸般長年掛在廳堂上,祈祝保護家中一年四季順利平安如意。
結語:「大釣本無鉤」的領悟
當年我遠赴磻溪探幽釣魚臺,當地堪稱人間仙境。遠看秦嶺群山起伏、重巒疊嶂、氣勢磅礡,甚為壯觀;近看奇峰聳峙、翠柏蒼鬱、依山傍水,絢麗誘人。姜太公釣魚的平臺,則位於周邊石壁高深、幽篁邃深,由滋泉潭積而成的「丸谷」中一處平石。我曾跨過水面踏上釣魚臺,仿姜太公垂釣姿勢,揣想他的心靈世界,卻不無感嘆於:「釣石千年在,春風一水流」,以及「文王已歿不復生,直鉤之道何實行?」等古代文人墨客的憑弔詩詞。
回想起來,我之會通姜太公的,最主要部份是豁然開朗理解了「乾坤垂一釣」和「大釣本無鉤」的深邃義理。姜太公從發現商紂昏庸暴虐,走上棄暗投明之路,西去磻溪以直鉤垂釣,此舉本是「無為錦鱗設,只釣王與侯」,終於皇天不負可新人,化不可能為可能,如願釣到了周文王,並譜下一段歷史佳話。 最後,有關姜太公的神蹟,我則領悟到「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以及「姜太公在此,百事無禁忌」的深層意涵,因為姜太公封神,其神格又屬「正」,諸神見到祂怎能不退位?姜太公的人格則是「重德輕神」,反對迷信卜卦,譬如他曾冒大不諱反對周武王以卜筮結果決定是否出兵伐紂,所持理由是「枯骨死草,何知凶吉?」他強調只要出兵行動符合道德,一定會成功。也因此,當人們的行動舉止為都如姜太公般恪守道德,自然就百事無禁忌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