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2019年11月10日
今年11月12日是國父孫中山誕辰153周年紀念日。中國大陸一直把孫中山定位為「革命的先行者」,而通過各種形式予以紀念。但在台灣,他則是越來越寂寞了,因為隨著政治環境變遷,現在幾乎已沒人紀念他,遑論知道他的幼名「帝象」(與帝相音同),並終其一生只是「地方王」,而無帝命。

1‧ 幼名「帝象」帶天命?
孫中山的譜名德明,字載之,幼名「帝象」,直到9歲上私塾時,私塾老師期待他將來能當個文化人,因此幫他取名孫文。儘管如此,直到孫中山17歲到「拔粹書室」讀書時,他的註冊名字仍然是「孫帝象」。
外傳廣東中山翠亨村有座北極殿,供奉玄天上帝(真武大帝),村人基於虔誠的信仰,一般都會讓孩子認玄天上帝為義父,以保平安和帶來好運。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誕生,排行老三,他的父親孫達成請求玄天上帝神護自己的兒子,並為他取名「帝象」。後來孫達成還找命相師為孫中山算命,結果對方謹慎提醒,此子非凡,不僅將來大富大貴,還有『九五至尊』的皇帝命,並再三囑咐絕對要保密他的生辰八字,否則會遭惹滅門之禍。但孫達成並不以為意,仍到處炫耀,就怕村民不知道玄天上帝有「孫帝象」這位義子。這部分,《先行者:共和浮雲記》一書有相關記載。
另根據《三十歲前的孫中山》一書指稱,當時翠亨村的村民由於篤信玄天上帝,凡遇生男都有取名「帝」的習俗,無非是希望神明能保佑男孩順利成長。例如孫中山的親族當中就不乏孫帝福、孫帝璟、孫帝晏之人,甚至村內不姓孫的人,也喜用「帝」字取名,如就楊帝賀、譚帝威、譚帝根等人。正因如此,有人若硬要以孫中山的幼名「帝象」,來看待他命定將成為中華民國的國父,豈不無有迷信之虞?

2‧「孫帝象」的命理與現實
對於「孫帝象」這個名字,坊間命理專家曾作過測算,發現其筆畫加總為31,屬首領之數,兼備智、仁、勇三德,具有利於上位,統帥眾人的能力。但該名字三才數理暗示的基礎運命,則是遇境雖安定,難免凶災,易患肝臟或腎臟疾病。另外,「孫帝象」名字的五格命理分析,也指稱中年時身體健康會出問題,以及在奉獻星方面,不會給人壓力,且相當活躍,想稱王必須幫別人打天下再取而代之。然而,測算「孫帝象」的命運,因已有前述孫中山具體的案例可做參考,其測算結果也就不排除是「事後諸葛」了。
從實際發展看,孫中山領導中國革命運動,經過十次失敗,武昌起義成功後,才被各省革命軍代表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但任期只有短短3個月,就讓位給北洋軍閥袁世凱了。後來孫中山發動的討袁「二次革命」、護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三次革命」兩次都失敗;而在廣州軍政府期間也遭陳炯明叛變,北伐困境重重;直到最後北上共商國是,卻不幸病逝北京。若從命理結果論來看,孫中山雖幼名「帝象」,具有好兆頭能當帝王,但頂多擔任個「百日臨時總統」,以及短暫的在南方廣州領導小規模軍政府和非常政府而已,循此,若說他只有「帝象」,而沒有全國性的帝王命,豈非更精準!
3‧孫中山下葬地的歷史巧合
最近大陸新出土三國東吳帝孫權的「玉牒」史料,史學家根據其中一篇「天子自序」,推斷出孫中山是孫權胞弟孫匡的後裔。而在1700年之後,孫中山選擇在梅花山的孫權墓相去不遠之處的紫金山,作為自己的最終歸宿之地。後人很好奇,孫權是第一位葬在南京的封建專制時代帝王,孫中山則是最後一位葬在南京的是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古今對接,能不說是歷史的巧合?另外一個巧合則是,紫金山在漢代曾稱為「鍾山」,2000年後埋葬了「中山」先生,又是冥冥中的安排?(請參《百度文庫》) 最後必須指出的,就歷史角度看,孫權只是三國時代東吳諸侯王而已。相對的,孫中山的幼名「帝象」,理應是有學習、效法玄天上帝之意,卻被後人迷信是具有帝王相和帝王命,但他一生除擔任過「百日臨時總統」之外,充其量也不過是中國南方廣州的「地方王」,並無全國性的帝王命。所以,孫權和孫中山先後葬在南京一地,似乎天註定?

香港1997回歸前,孫中山壽辰 是公眾假期,小朋友學校放假,所以是記得日期的!
(另外同學生日是同一天)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