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應注意俄歐關係牽動世界格局

發表:2019年12月27日

   近幾年的俄羅斯與歐洲關係,彷彿「冷戰2.0」。2014年克里米亞「脫烏入俄」、烏克蘭東南部地區軍事衝突、歐盟經濟制裁俄羅斯、北約進逼俄邊界,以及前俄雙面間諜在英遭毒害事件,導致俄歐關係惡化。但是,今年俄歐關係卻出現「緊中有鬆」跡象。諾曼底四方(俄、烏、德、法)峰會已朝正面方向推進,法國總統馬克龍更主張與俄建立新平衡關係,特別是向來積極「聯美反俄」的英國即將脫歐(BREXIT),大家在冷冽的俄歐關係中已感受到陣陣微暖氣息。

    除俄歐關係上述變化可能牽動世界格局走向之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主導的北約(NATO)在今年倫敦峰會上,明確指控俄中兩國為安全威脅,此舉恐將迫使俄中採取戰略合作以面對北約新挑戰,美、歐、俄、中四大地緣權力的互動與較勁也將更複雜化。反觀現階段台灣仍卯全力主打「聯美抗中」,根本顧不及俄歐關係發展大趨勢如何影響世局。這對長期標榜融入國際社會的台灣,不啻是矇著左眼、用右眼看世界,世界觀的嚴重偏差,令人不勝唏噓。

(以下文稿,係作者於2019年12月18日應邀在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的專題報告,原題:《俄羅斯與歐洲關係—兼論對全球發展影響》)

一、歐俄關係「緊中有鬆」

  • 一樣看熊兩樣情

    假設俄羅斯真的像一隻北極熊,與熊正面對的歐洲人,看到熊的獠牙一直逼近,將會感到自己將命喪於熊口。但若從熊的側面或身後看牠,因看到熊的豐盈體態和大屁股,就不會覺得多麼可怕。這是歐洲人對俄羅斯的「一樣看熊兩樣情」。現在歐盟(EU)看俄羅斯就像在熊的正前面,總覺得對自己的安全造成威脅;假若換個視角,用欣賞眼光看熊側面或牠的大屁股,也就不至於那麼害怕了。這就是當前俄歐關係的傳神寫照。

  • 歐盟對俄羅斯採取經濟制裁

    歐盟對俄羅斯於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半島,以及「介入」烏克蘭東南部軍事衝突,已採取經濟制裁。最近俄、烏、德、法四國領導人在法國舉行的「諾曼底模式烏克蘭問題」峰會,也努力尋求和平解決之道。不過,在俄烏關係緊張未能化解之際,稍早前因前俄雙面間諜斯克里帕爾與女兒在英國遭毒害,也使得俄英關係進一步惡化。儘管俄方堅決否認涉入該事件,但英國仍全力遊說歐盟夥伴國對俄擴大制裁措施。

    最近聯合國提出警訊,因制裁措施歐盟比俄羅斯遭受更大經濟損失,俄方通過進口替代已有效緩解被制裁的打擊傷害,並對歐盟採取反制裁。粗估歐盟的財政收入損失達數10億美元以上,更有數萬人喪失工作。目前對俄制裁是經由每6個月一次的歐盟峰會辯論做出決定。今年6月再次延長對俄能源、國防和金融領域制裁。但德國聯邦議院、挪威商界、法國、義大利政界,基於本身的經濟利益,等都相繼呼籲:必須取消對俄制裁。

  • 美國干預「北溪-2」項目

    俄歐關係發展另一關鍵變素是「北溪-2」天然氣輸送管道項目,俄方將通過波羅的海向德國輸氣。該管道穿越芬蘭、瑞典、丹麥、德國領海或專屬經濟區,這些國家基本上都與俄維持較佳關係。烏克蘭則堅決反對「北溪-2」項目,主要怕失去俄天然氣過境收入。波蘭、拉脫維亞、立陶宛則因歷史關係對俄有所猜忌,美國更指控該項目會導致歐洲對俄能源過度依賴,並威脅歐洲能源安全。

    美國介入歐洲事務不遺餘力,為阻擋「北溪-2」項目,已在其2020年的國防法案納入對參與該項目企業的制裁條款。但德國聯邦議院則宣稱:「如何制定能源政策,無關乎美國人!」正因為歐盟國家對「北溪-2」項目存在正反兩面立場,顯然一條跨海天然氣輸送管道已經讓歐洲實質分裂了!德國總理梅克爾也不得不坦承,該項目不僅是經濟計畫,也須考慮政治因素。

  • 北約仍視俄羅斯為安全威脅來源

    最近北約在倫敦召開70周年領袖峰會,在共同聲明中把俄羅斯視為歐洲大西洋地區的安全威脅,揚言將繼續採取措施,並對俄方部署中程導彈做出回應。顯然,雙方緊張關係依舊存在。北約是冷戰時代對付蘇聯的產物,而今蘇聯早就解體,華沙條約也已解除,北約仍繼續存在並東擴,甚至在俄邊境增建軍事設施,已被莫斯科當局視為對俄國家安全的潛在威脅之一。

    從表層看,北約與鄰近最大國家俄羅斯關係緊張,但實際上北約仍決定與俄方保持對話,哪怕是為避免軍事爭端。美國總統川普與法國總統馬克龍也都認為,對俄關係需要更大的靈活性。俄羅斯總統普丁儘管對北約不滿,也宣稱俄方敞開大門,要與北約合作,並準備好與對方共同對付真正的威脅,包括國際恐怖主義、地方武裝衝突,以及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擴散之危險。

二、俄歐關係主要爭議點:「一烏」、「二北」

   目前俄羅斯與歐盟關係的爭議點,主要在於一個烏克蘭問題,以及「北溪-2」項目和北約仇俄的「二北」問題:

  • 克里米亞「脫烏入俄」導致俄歐關係俄化

    烏克蘭問題是歐俄關係惡化的新關鍵點。2014年烏克蘭發生國家政變之後,克里米亞經由公投「脫烏入俄」,歐盟和美國不滿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相繼對俄祭出經濟制裁,至今仍在制裁當中。另外,歐盟還指控俄方介入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的頓內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獨立運動,基輔政府並對其發動軍事行動。根據聯合國數據,至今年已造成1.3萬人喪生。

    最近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解決烏克蘭問題的「諾曼底四方」峰會,烏克蘭仍堅稱克里米亞是暫時被佔領的領土,該國已制定奪回策略,但法、德、俄、烏領導人在會議期間並未討論克里米亞問題。不過,烏克蘭軍艦在克里米亞附近的克赤海峽活動,遭俄海軍扣押其設備和武器,已引發聯合國關切,為有效確保黑海及亞速海部分水域安全,聯合國通過決議要求俄方撤出軍隊,不能給該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2019年底前落實烏東全面停火及交換俘虜:這次「諾曼底四方」峰會主要是為了解決烏克蘭東部問題來尋求共識,但最後俄烏雙方僅同意今年底前落實烏東全面停火及交換俘虜,2020年3月前從衝突區撤軍,頓巴斯核心爭端則仍未獲解決。頓巴斯地區宣布獨立的兩個州地位歸屬問題,在這次峰會仍無解。烏方堅持對之取得控制權後再舉行選舉,俄方則要求必須先修憲給頓巴斯地區永久特殊地位。全案將在下次峰會繼續討論。

    ◆烏克蘭政府實施「非殖民化」政策:頓巴斯問題還存在未爆彈。烏克蘭政府已針對國內說俄語地區的居民,實施「非殖民化」政策,禁止使用俄語書籍,以及歌曲、電影、電視劇、演出等俄語文化產品,企圖掃除俄羅斯的歷史遺留。俄總統普丁公開提醒,烏克蘭境內還有38%的公民認為自己是講俄語的,烏方政府必須保障他們能夠同樣享有平等的民主權利。俄羅斯國會杜馬更抨擊,烏方的「非殖民化」政策和反俄情緒有關。

    ◆烏克蘭問題很難落幕歐盟制裁俄羅斯虧大了:顯而易見,烏克蘭問題短期內很難落幕。俄歐關係改善尚有障礙。歐盟自2014年迄今已援助烏克蘭共165億美元,卻仍持續經濟制裁俄羅斯,其代價就是:因俄方採取反制裁,歐盟估計本身已損失100億歐元了!歐盟對俄制裁正在削弱歐洲,俄方在奧地利、義大利和荷蘭等國的政經貿影響力反倒擴大。但美國不樂見強大的歐洲,不願坐視歐盟停止制裁俄方。所以很難期待歐盟會主動撤回對俄制裁。

  • 「北溪-2」項目恐導致歐盟分裂

    近幾年歐洲大力推行綠色能源,但對俄羅斯傳統能源的依賴,迄未找到可行替代方案。除了俄羅斯經烏克蘭的過境能源,繼原有「北溪-1」天然氣輸送管道建立後,現在又緊鑼密鼓推出「北溪-2」項目。俄方提供歐洲的天然氣價格,遠比跨大西洋海運而來的美國頁岩氣便宜,加上運輸距離方便、成本較低,使得歐洲難以捨近就遠,放棄對俄能源合作的利益,這也引發美國的不滿和阻攔。

    美總統川普強烈抨擊俄歐能源合作,公開指責德國與俄羅斯合作推動「北溪-2」天然氣輸送管道項目,「已成為俄羅斯人的俘虜」,但他卻刻意忽視德國有三分之一能源需求靠俄羅斯供應之現實。美國國務院指控「北溪-2」項目將給俄在政治上脅迫歐洲國家(尤其是烏克蘭)提供一個新工具,並會破壞整個歐洲能源安全和穩定。因此,決定制裁參與該項目的企業。

    ◆美國國防預算法案制裁「北溪-2」項目美國參議院在其2020年國防預算法案中,已納入對參與「北溪-2」能源項目的企業實施制裁,還包括涉及鋪設跨波羅的海天然氣輸送管道的公司負責人。川普總統已簽署該法案,此舉將迫使俄羅斯不得不另尋新的承包商。美國將俄歐能源合作無限上綱到是對美國家安全威脅,讓人完全不能苟同。德國政府已指控美國干涉內政其內政。

    「北溪-2」項目相當具有投資報酬率:「北溪-2」項目,將修建從俄羅斯海岸穿越波羅的海通往德國海岸的天然氣輸送管道,總輸氣量每年550億立方米。該管道比經烏克蘭過境輸氣可少走2100公里,相當具有投資報酬率。為了迎接「北溪-2」項目,德國已套用歐盟《天然氣指令》修正案,規範天然氣生產公司不能同時擁有通往歐盟的天然氣輸送管道,以及設立競爭性費率,其目的在防阻俄能源公司之壟斷。

    「兩蘭」國家最反對「北溪-2」項目:目前烏克蘭和波蘭「兩蘭」國家最反對「北溪-2」項目,前者因擔心失去俄天然氣過境收入而反對,後者則與美國唱合,抨擊該項目將阻礙歐洲能源多元化,並對歐洲能源安全造成威脅。俄德兩國推動「北溪-2」項目,是雙方的互相依賴關係,從商業角度看是合理的,同時遠比從美國進口頁岩氣有利。但有人則從政治角度看,認為它有分裂歐盟的風險,並質疑德國出賣了歐洲!

(三)北約仍視俄羅斯為區域安全威脅

    今年北約成立屆滿70周年,雖被形容為「腦死亡」,仍企圖展現其存在的價值和實力,並在共同聲明直指俄羅斯的挑釁行為是歐洲大西洋地區的安全威脅。此舉不啻擺明承認,俄歐關係仍處於緊張狀態。連即將脫歐的英國也進一步示警,俄羅斯已構成北約的實質性威脅,正一步步地在試探西方的決心,同時在某種程度上,則在利用烏克蘭問題來達到此一戰略目的,並技巧地使用混合作戰法。

    俄羅斯多次否認對西方構成軍事威脅,認為相關臆測的背後有企圖,因為北約一些國家可藉此獲得更多軍事預算,某超級大國(暗指美國)更可壓服盟國順從其一國利益,並引領北約東擴,向俄邊境推進。面對與北約、英國存在矛盾,俄羅斯並不準備奉行華盛頓、倫敦和其他國家所採取的政治路線。莫斯科方面堅稱,俄羅斯有自己的利益,但與軍事問題沒有任何關係,此時理應重新考慮當前局勢!

    ◆北約成立的目的就是要防止衝突對俄關係是這次倫敦北約峰會的核心議題。峰會發布的共同聲明仍視俄羅斯為威脅,卻還是決定保持對話,畢竟北約成立的目的就是要防止衝突,西方國家不希望與俄發生衝突,遑論發生軍事事端。至於俄烏衝突,美國重申繼續與烏克蘭站在一起的立場,但仍不認為「北約接受烏加入並與俄發生直接衝突是令人喜歡的作法。」不過,基輔方面已宣稱,將會在加入歐盟之前加入北約。

    北約將太空認定為第五大作戰領域:這次北約峰會還決定增加軍事開支,將按照需求投入資金,以保持可靠的遏制和防衛能量。尤其是宣布將太空認定為北約的作戰領域,使之成為與陸、海、空、網絡空間並列的第五大作戰領域。俄羅斯雖擔憂北約增加軍事開支,仍堅持不進行軍備競賽,也不參與防務支出競賽。至於北約將太空列為新戰場,俄方則公開強烈反對太空軍事化,並表示將加強軌道星座部署和火箭航天業發展。

    ◆北約與俄在北極地區爆發衝突風險上升:令人擔心的是,最近北約與俄羅斯在北極地區爆發衝突的風險正在上升。近年來北約盟國聯合部隊已在俄北部邊境附近軍演,俄方也加緊在該地區加強軍事建設,並喊話:北約應離北極遠一點!面對北約與俄關係緊張,法國總統馬克龍獨樹一幟,認為歐洲疏遠俄羅斯是個重大戰略錯誤,必須與俄建立透明而可持續的關鍵對話,俾建構俄歐新的平衡關係。他並宣稱:北約的共同敵人是恐怖主義,而非俄羅斯和中國。

、英俄關係及脫歐問題

    英國與俄羅斯關係始終敏感不和諧。早在75年前,英國前首相邱吉爾一席「鐵幕」演說,拉開了西方與前蘇聯的「冷戰」序幕。蘇聯瓦解後,俄羅斯強大的軍事力量,又被英國渲染是歐洲的大敵。俄羅斯把克里米亞納入本國領土,以及在烏克蘭東部軍事衝突扮演一定影響力,英國雖已準備脫歐,卻又高舉歐洲價值和對外政策一致的大旗,在歐盟對俄經濟制裁過程發揮急先鋒角色。

(一)英國藉俄雙面間諜遭毒殺事件擴大抗俄連線

    2018年3月發生俄羅斯雙面間諜斯克里帕爾偕女兒在英國遭毒殺事件,英方指控是莫斯科方面所主導,除驅逐俄外交官作為報復,並在美國力挺下,遊說歐盟、北約、聯合國等擴大「抗俄」連線。面對該事件,當時歐盟有過半國家認為英國應提出有力證據再對俄討公道,並未同步驅逐俄外交官,同時呼籲必須對俄展開對話。但此時,準備脫歐的英國卻已成功地把歐盟分裂成兩半。

    其實早在2006年俄羅斯特工特維年柯在倫敦被毒殺身亡,就已引發英俄兩國外交和司法糾紛。今年11月英俄兩國外長曾在莫斯科舉行會談,要求俄方引渡謀殺特維年柯的嫌犯,但仍無結果。英俄兩國外長會談被視為雙方關係破冰之舉。另外,在2018年時任英外長、現任首相的強生,在參加北約峰會討論俄羅斯問題之後,曾轉赴義大利與俄KGB人員會面。可見英俄雙方在外交關係緊張之際仍暗地裡保有溝通管道。

(二)英國對俄羅斯「疑心生暗鬼」

    英俄兩國交惡,可說是西方主流國家與俄羅斯緊張關係的縮影。在美國指控俄方干預其2016年總統選舉之後,英國情報安全委員會也在調查有關俄方干涉英國民主和介入英國大選的情況。最近俄富豪奧布雷特斯基在倫敦附近意外遭遇車禍身亡,引發外界的「陰謀論」猜測,並劍指莫斯科,使得英俄兩國關係再蒙陰影。但目前英國警方尚在蒐集相關證據,後續發展仍待觀察。

  • 英國挑釁俄羅斯動作頻繁

    長期以來,英俄兩國關係一直充滿相互敵對、猜忌和對立。尤其英國在波羅的海沿岸國家愛沙尼亞部署自己的軍隊,以及在北約積極推動加強針對俄羅斯的行動,已升高莫斯科對倫敦的高度不滿。今年3月英國接任北約波羅的海的空中警察行動後,已經對俄軍機和軍艦進行11次攔截。針對英國的挑事,俄方被迫亮出一款足以把英國夷為平地的最先進洲際彈道導彈,示威意味濃厚。

  • 英國脫歐新協議在議會下院表決通過

    日前英國議會下院選舉,主張脫歐的保守黨獲勝繼續執政,議會下院並於12月20日表決通過首相強生的脫歐新協議,該法案還禁止英國延長脫歐過渡期,讓過渡期無法延長至2020年底以後。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發表演說時也表示,英新政府的最優先事務是1月31日前脫歐,以及與歐盟建立新關係。

  • 英國脫歐有利歐盟鬆綁對俄經濟制裁

    站在俄羅斯的立場,對俄懷有敵意的英國脫歐後,將有利歐盟鬆綁對俄經濟制裁,以及可以弱化歐盟團結的傳統。由於歐盟是俄羅斯最重要的經貿投資夥伴,莫斯科方面雖不對英國脫歐發表公開評論,卻是再三宣稱將繼續與布魯塞爾保持關係。

  • 俄羅斯通過網路宣傳支持英國脫歐?

    俄羅斯官方對英國脫歐似乎保持靜默,但英各界普遍懷疑莫斯科通過網路宣傳支持英國脫歐。英國通訊機構曾指控俄媒體及社交網站帳號發表的文章,對英國脫歐的影響是英國官網的四倍。英國議會和政府內部的反俄情緒根深柢固,部分高層在言行上都有強烈反俄色彩,為壓制俄方在網路聲量,英國不斷投入巨量人力物力在網路上對抗,已掀起英俄另一形式的新冷戰。

四、結語:對全球發展影響

    從歷史和地理的角度來看,俄歐關係幾乎是分割不開,不管是在舊時代或在新時代,無論是戰火連天或是和平共存,雙方亦敵亦友,放眼全世界也很難再找到這樣的組合。舊俄羅斯大文豪杜思妥耶夫斯基有句名言:「俄羅斯有兩個家園,我們的俄羅斯和歐洲。」迄今俄羅斯人也都不否認這是歷史傳承的「歐洲情結」。客觀而言,俄歐理應是命運共同體。最近俄羅斯外長拉福洛夫更公開呼籲:打造「共同的歐洲家園」!

   現階段俄歐關係雖「緊中有鬆」,雙方也有意願展開對話,但核心爭議的「一烏」、「二北」問題若遲遲未解決,雙方要進入關係正常化,甚至建成「共同的歐洲家園」,仍有漫長道路要走。在另一方面,歐盟以為通過經濟制裁,即可迫使俄羅斯走向更理性,而北約更把俄中兩國同列為安全威脅來源,相對地,也間接提供中俄戰略合作緊密化的潜在機遇。因此,未來在全球權力爭奪格局,歐洲恐有遭中俄聯手擠壓之虞。

  • 北約「腦死論」引爆歐盟的關係定位爭論

    法國總統馬克龍多次提及北約成員國間缺乏協調,以及美國川普政府的不可預測性,並指稱「我們正在歷經北約的腦死亡」。此話激起多國負面評摁,也引爆了必須嚴肅面對北約與歐盟關係定位爭論。北約當局已回應,該組織是歐洲與北美共同解決全球戰略問題的唯一平台,包括打擊恐怖主義,以及面對更強勢的俄羅斯和崛起中的中國之雙重挑戰,所以歐盟與北約正如一個硬幣的兩面,缺一不可。

  • 北約弱化俄羅斯的戰略迄未改變

    自從冷戰後北約與俄羅斯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始終存在,儘管北約並不希望與俄羅斯發生直接衝突,但其遏止並弱化俄羅斯的戰略迄未改變,所以會在波蘭、波羅的海地區進行針對性很強的軍演。這次北約峰會馬克龍總統則公開表示,北約的敵人是恐怖主義,而非俄羅斯和中國。但從現實面看,北約軍事預算遠高出俄方19倍,就是為遏制俄羅斯而進行的投資。看來雙方的敏感關係在短期內很難化解。

  • 北約峰會首度討論中國的威脅

    北約倫敦峰會史無前例討論了中國問題,雖提及中國的全球影響力增長是深化合作的契機,卻不隱諱地指稱,中國的威脅是北約國家應該共同解決的問題,並呼籲中國參加未來的軍控協議。相對北約的「中國威脅論」,在上海舉行的俄中戰略穩定磋商會議已發出強烈信號。由於北約和歐盟立場並未統一,莫斯科和北京在涉及全球發展和安全問題的立場則相當一致,北約-歐盟與中俄兩組權力已形成較勁格局。未來俄歐關係的格局發展,幾個趨勢值得觀察:歐洲內部支持與反對同俄經濟聯係仍將持續角力;英俄關係緊張不會因大選後有明顯變化;在俄美對抗和中美貿易戰下,俄中可能合作面對歐盟。

  • 為維護核心經濟利益「北溪-2號」項目應會建成

    美國為取得在歐洲的能源市場單方面優勢,不會放棄對「北溪-2號」項目的制裁。但因美國與歐盟的貿易存在衝突,歐盟主要國家為維護本身的核心經濟利益,應會努力促成該項目的建成。至於俄羅斯,則已揚言會在與華盛頓「接觸」時將這些制裁考慮在內。不過,由於日前俄羅斯已與烏克蘭達成天然氣過境運輸和解決相互索賠的關鍵新協議,這在未來可能會促使美國鬆綁對「北溪-2號」項目的制裁力道。

  • 馬克龍看俄羅斯發展有三種方案

    法國總統馬克龍看俄羅斯發展有三種方案,包括俄方憑一己之力恢復超級大國地位、歐亞模式、歐俄關係新平衡模式。其中,馬克龍對第三個方案相當寄予厚望。至於歐美關係,因北約正經受「腦死亡」,美國也經常背叛盟友,歐洲不可再指望美國的完全支持。

  • 普丁希望俄羅斯與歐盟恢復全面關係

    儘管俄羅斯始終認為歐盟是美國附庸,北約東擴至俄邊界有安全威脅,仍希望與歐盟恢復全面關係,共同維護整體俄歐大陸的安全穩定。普丁總統還強調:俄羅斯絕不干預他國事務,這是俄與美國及其盟國的關鍵性差別。   

  • 烏克蘭把加入歐盟和北約作為國家基本方針

    影響俄歐關係甚鉅的烏克蘭問題,仍在糾纏中。基輔方面通過憲法修正案,已把烏克蘭加入歐盟和北約作為國家基本方針寫入憲法。該國總統澤連斯基還成立收復克里米亞的工作團隊,並制定相關方案。但歐盟委員會認為,談論烏克蘭在未來幾年加入歐盟並不現實。北約也表示,烏克蘭加入北約並沒有設定具體期限。莫斯科方面更指稱,沒有任何策略可使烏克蘭奪回克里米亞,制定類似方案都是徒勞無功的。

  • 跨大西洋聯盟對歐洲安全發揮關鍵作用

    新一屆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宣稱,與北美的跨大西洋聯盟對歐洲安全發揮關鍵作用。此話似乎在正面回應法總統馬克龍抨擊北約處於「腦死亡」,以及主張歐洲國家應該加強自身能力,不能只依賴美國等說詞。

  • 俄願促進與歐盟恢復互利互惠建設性對話

    莫斯科方面在向新一屆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致賀電時已明確表示,俄政府願意促進與歐盟恢復互利互惠的建設性對話,並展開積極且富有成效的合作。外界也普遍期待,俄歐關係可望翻轉到新的一頁。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